我们怎样做父亲 鲁迅,朝花夕拾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的一句话 , 求解 。 子曰:父在 , 观其志;父没 , 观其行 。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 可谓孝矣 。

此章按其字面上看来 , 应可译为:父亲在世时 , 对于家中事务 , 作儿子的并未拥有决定权 , 所以只能观察其志向 , 是否能继承父亲的抱负;父亲过世之后 , 因为家中事务的决定权已转移到儿子身上 , 因此就可以直接观察其行为 , 是否能持续父亲的事业 。 如果能持续三年 , 都不违背父亲的规范 , 那就可以称为孝子了 。

这个教训就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曲说的中文解释是: 邪曲之说;不符合常理的解说;偏颇的言论

鲁迅是不赞成这个“教训”的 。 对于父亲平日不好的言行 , 应引以为鉴借 , 提醒自己勿再与父亲犯类似的错误;对于父亲正确的言行 , 则应终身奉守不渝 。 如此自然能够在自己日常言行当中 , 时时缅怀追思父亲 , 也就能算是孝子了;更进一步 , 倘若人人皆能作到此一地步 , 人类社会必能加快迈向良善完美之境界 。 没有必要试试遵循先人的意愿 , 我们要做的怎么做才是现实社会需要的
哪里有鲁迅《我们怎么样做父母》的原文? 这篇后来成为中国家庭教育领域的名篇 。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 。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 , 掮住了黑暗的闸门 , 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 , 合理地做人 。 ” 鲁迅的设想是对的 , 但做起来容易走样 。 鲁迅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 , 就遇到困难 。 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的孩子很调皮 , 周作人无所谓 , 但鲁迅却受不了 。 鲁迅看不惯周作人那样纵容孩子 , 可是 , 鲁迅自己有孩子以后 , 他的孩子儿时也许比周作人的孩子还要调皮 , 鲁迅却一再纵容 , 以极端的方式兑现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的承诺 。 鲁迅写作时极不愿别人打扰 , 连许广平也不允许 , 但小海婴却可以从背后悄悄上来 , 用小手在笔的顶端一拍 , 稿纸上立刻墨黑一团 。 鲁迅虽然搁笔 , 却并不生气:“唔!你真可恶 。 ”而小海婴早已一溜烟似的逃跑了! 在《鲁迅日记》中 , 有关抱海婴住医院 , 或者延医来寓为之诊视的记载 , 就多达300次 。 很多毛病在今天看来都是典型的“父源病” 。 很多朋友看不过去 , 认为太过溺爱 , 而鲁迅却不以为然 , 他以《答客诮》一诗作答:“无情未必真豪杰 , 怜子如何不丈夫 。 知否兴风长啸者 , 回眸时看小於菟 。 ” 为什么鲁迅会这样对待孩子呢?许广平说:“鲁迅先生活的时候 , 给予他的教育是:顺其自然 , 极力不多给他打击 , 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 , 除非在极不能容忍 , 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 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 , 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 , 受得最深 , 记得最真 , 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 他要海婴‘敢说、敢笑、敢哭、敢打’ 。 ” 鲁迅小时候在父亲的严格监管下读书 , 因憎恨父亲的严格 , 因此他在做了父亲之后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任的“顺其自然”的态度 。 鲁迅49岁才有了唯一的孩子 , 在这之前 , 他的生活一直是极为恶劣的 , 在家里无幸福 , 在社会上遭围攻 。 他对孩子的态度我们不应过多苛求 , 他是将自己的一个男性所有的柔情 , 都喷发在孩子身上 。 朱自清的做法与鲁迅相反 。 朱自清在心中为孩子建立了无形的规则 , 只要孩子稍有冒犯 , 就会责罚 。 朱自清的父亲在信中问起孙子阿九——朱自清的长子 , 并对他说:“我没有耽误你 , 你也不要耽误他(阿九)才好 。 ”读了这句话朱自清哭了一场 。 这时朱自清已是5个儿女的父亲了 。 阿九才两岁半时 , 因为怕生人 , 爱哭 , 一不见了妈妈或来了客人 , 就哇哇大哭起来 。 为了治一治阿九 , 朱自清“有一回 , 特地骗出了妻 。 关了门 , 将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顿 。 这件事 , 妻到现在说起来 , 还觉得有些不忍;到底还是两岁半的孩子!”老二阿菜呢?更惨 , “阿菜在台州 , 那时更小了 , 才过了周岁 , 不大会走路 。 也是为了缠着母亲的缘故吧 , 我将她紧紧地按在墙角 , 直哭喊了三四分钟 。 因此生了好几天病 。 妻说 , 那时真寒心呢!” 正是因为这样 , 朱自清才这样写道:“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 , 做丈夫已是勉强 , 做父亲更是不成 。 自然 , ‘子孙崇拜’、‘儿童本位’的哲理或伦理 , 我也有些知道 。 既做着父亲 , 闭了眼抹杀孩子们的权利 , 知道是不行的 。 可惜的只是理论 , 实际上我是仍旧按照古老的传统 , 在野蛮地对付着 , 和普通的父亲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