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怎么使用,艾灸为什么不能天天灸( 三 )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 , 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 , 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 。 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 。 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 , 灸法治疗痈疽 , 就首见于《黄帝内经》 , 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 。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 , 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 , 如载:“小肠热满 , 灸阴都 , 随年壮” , 又如“肠痈屈两肘 , 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 , 则下脓血 , 即差” 。 “消渴 , 口干不可忍者 , 灸小肠俞百壮 , 横三间寸灸之” 。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 , 引郁热之气外发 , 火就燥之义也” 。 《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 , 开结拔毒灸最宜 , 不痛灸至痛方止 , 疮痛灸至不痛时” 。 总之 , 灸法能以热引热 , 使热外出 。 灸能散寒 , 又能清热 , 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 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 , 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 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 , 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 , 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 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 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 。 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 , 即以犬伤法灸之” , 以预防狂犬病 。 《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 , 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 , 勿令疮暂瘥 , 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 。 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 。 《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 。 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 , 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 , 一切灾病息” 。 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 , 所以灸足三里、中脘 , 可使胃气常盛 , 而胃为水谷之海 , 荣卫之所出 , 五脏六腑 , 皆受其气 , 胃气常盛 , 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 , 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 , 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 , 阳气足 , 精血充 , 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 , 病邪难犯 , 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 现代 , 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

延年益寿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 , 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
分组:第一组 , 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 , 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
方法:选准穴位后 , 点燃药用艾条 , 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 , 每穴悬灸10分钟 , 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 。 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 。 如此交替悬灸 , 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 休息一周 , 再继续第二个疗程 。 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 , 艾火与皮肤的距离 , 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 。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 , 每天艾灸一次 , 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 , 增强人的抗病能力 。 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 , 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 , 虽不得长生 , 亦可得百年寿 。 ” 特别是女士 , 艾灸此三个穴位后 , 神清气爽 , 容光焕发 , 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

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 , 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一个是本质上的 , 另一个是表面上的 。 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 , 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 , 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 , 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 。 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 , 容光焕发 , 思维敏捷 , 反应灵敏 , 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 。 通过吃药 , 打针或者锻炼 , 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 。 但没有灸疗好 , 艾灸是驱散疲劳 , 恢复元气 , 补充体能 , 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 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 , 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 , 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 , 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 有这么几种女性: 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 , 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 , “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 , 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 , 而不是实热 , 补充阳能尚且不逮 , 何况雪上加霜 。 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 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 , 往往肝肾亏虚 , 体质严重偏于酸性 , 用艾灸治疗 , 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 3、虚胖的女性 , 并不是营养过剩 , 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 , 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 , 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 , 那肯定个半吊子 。 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 , 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 , 而是阳能不足 , 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 , 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 , 导致孩子先天不足 , 肝肾机能失衡 , 脾脏运化无力 。 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 , 失血过多 。 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 , 太过瘦弱 , 则往往是肝肾不足 。 这些问题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