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懒惰,如何克服懒惰情绪( 五 )


一、运用期望理论
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要对后进生充满信心和期待 。 只有这样, 在与后进生进行交往时, 才会减少无意中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几率, 让师生的心靠得越来越近 。 教师的期望也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 教师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从而加倍努力, 获得更大的进步 。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 。 然后, 随机地在各个班抽取少数学生, 故意告诉教师说, 他们是班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并要求教师长期观察, 但不要告诉本人 。 8个月后发现, 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 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 求知欲旺盛, 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 原来, 这一项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 。 他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 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 调动了教师独特的深情, 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 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 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 。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期望的作用 。 所以, 教师不应该放弃后进生, 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 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 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 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坚强信念, 对他们满怀期待 。 只有这样, 在与后进生接触的过程中才会真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爱好、尊重和期待, 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倾向、愉快的心情, 消除对教师的敌对心理, 愿意对老师讲真心话, 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 。 也只有这样, 后进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产生 。 教师接受到后进生良好的反馈后, 他的“热情期待”再次受到强化, 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 产生良性循环 。 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的效应, 这是后进生发生转变的重要环节 。
二、利用身体言语沟通
人与人沟通的类型十分复杂, 除了言语沟通, 还有一种较重要的是身体言语沟通 。 身体言语语沟通是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 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 。 心理学家经过严格的观察发现在人际沟通中, 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实现的 。 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 因为身体语言所传递的的信息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 是无法掩饰的 。 我们知道, 表面上后进生可能对很多事都显得满不在乎, 其实内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 。 有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 缩短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也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产生一些消极情绪 。 因此在与后进生交往时一定不能忽视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因为这也是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
三、利用空间距离的缩短
空间位置结构与人际心理距离是联系在一起的 。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课堂上, 教师站在台上, 居高临下, 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 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 老师坐着学生站着, 师生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 。 在与后进生交往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与他们边走边谈, 也可以请他们坐下一起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 让他们感到老师尊重他们, 信任他们,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 在教室座位的编排上, 可以让他们的座位尽量靠前 。 而不要总是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排在前面 。 如果有条件可以将课桌排成圆形或半圆形, 学生自由选择座位, 与教师围坐在一起, 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是在平等的对待他们 。 随着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师生空间距离的缩短, 心理距离也自然缩短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