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中,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

  1.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
  2.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打开学生想象力的大门 。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4. 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 想象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 并通过语言来表现 。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水平 。
  5. 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 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
  6.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 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 。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 语文教材充盈着想象, 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特别是文学作品, 它生动形象, 感染力强, 其优美的意境, 典型的形象, 深邃的思想意蕴, 足以引发种种联想和想象 。 但想象力并非全然是“天生的”, 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训练 。 长期以来, 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为升学而教, 为应试而教,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一味地讲, 讲, 讲, 从标题到背景, 从体裁到写作特点、主题思想的归纳, 惟恐讲得不透, 析得不深, 把可能留下的空间全给占满了 。 而求知的主体——学生呢?索然寡味, 昏昏欲睡, 他们的主动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渐渐消磨殆尽, 最后只剩下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已 。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呢?
一、充实表象内容, 丰富想象基础 。
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 人对这些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 。 可见, 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 。 表象越丰富, 其想象越开阔、深刻 。 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 。 多观察事物, 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 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 。
1.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想象不过是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所观察得到的融合为一, 团成一件新的事物罢了 。 假如不以观察为依据, 也就无从谈起想象的作用 。 ”大自然是神奇而丰富的世界, 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观察自然, 接触社会, 感受生活, 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并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探索, 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逐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 。 例如,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名胜古迹, 引导学生观察东升的红日、秋日的田野, 欣赏悦耳的音乐、迷人的图画等等, 使他们增加头脑里的表象储备, 为想象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
2.重视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想象的活动始终是对感觉与知觉所给予的那些材料的改造, 想象力是在过去知觉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形象的创造力 。 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 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关心生活, 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 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 积累表象, 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 。 同时, 还应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力的培养, 因为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 才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 并受到启示, 触发联想和想象, 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连结, 最终达到认识上的新飞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