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散文,写一篇散文_( 四 )


(四)明于断续 。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 。 明于 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 。 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 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 。 ”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 。 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 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 。 ”我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 熟能生巧 。

怎样写散文
A、感受生活 觉察幸福

——散文写作应有丰富感受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 。 有个十岁的小胖墩对着满桌的美味佳肴,突然大叫:“我想去死,所有的菜都吃过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妈妈听了感到震惊,就去向心理医生咨询,大夫开了一贴药“粗茶淡饭”,并说:“这是一种心理障碍——觉察不到幸福 。 现在得这种病的还不少” 。 读了这只故事,我们不禁感慨,母亲的心是伟大的,但她的伟大已被一些过度的关心与爱护湮没了 。 为人子、为人女都已习惯了这种关心与爱护,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麻木 。 小胖墩生在福中不知福,丝毫不知道母亲的爱,更无幸福可言 。 同学门是否有小胖墩现象呢?要写好散文,首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 当今中学生的生活似乎比较枯燥,三点一线,家庭(宿舍)——教师——食堂 。 再加上应试教育的重压,很容易陷入机械、麻木状态 。 同学们也许会说,有什么可感受的?但你如能仔细观察,悉心感悟,在广阔的学习、生活海洋中不乏美丽的感觉浪花,重要的是,如何敏感地去捕捉它 。 “师生之间”就是学校生活中的永恒的话题 。 课内外师生间林林总总的事何其多,日久天长师生间结成的友谊何其深厚,但为什么就不能“动于衷而形于言”呢?因为已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了,从未细细品味过 。 同学们一定记得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中的几个细节吧,作者的感受是多么细腻 。 他就真切地写出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到蔡老师爱他们,所以蔡老师鞭子高高举起带最后却轻轻落在石板上 。 其实,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在特定的场景,都会给学生以个体独特的感受,只是平时你不去注意罢了 。

“父母之情”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写作母题 。 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为写亲情的经典之作,就是因为作者把蕴积在心中已久的对父爱的感受,通过父子间平凡的交往表现得真实细致,令人感动不已 。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和听众,这就是艺术 。 ”同学们,当你外出旅行和求学离家之际,依依惜别的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忙这忙那,惟恐不周,也许你会感到不耐烦或多此一举 。 我们千万不要象小胖墩一样麻木,父母所做的一切都因为深深地爱着你 。 也许要等到在外生活不便时,才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想想那些没有父母的孩子,你是多么幸福 。 生活中的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份礼物、一道摆设,无不包含自己独特的含义,用心去感受,“心动”才有“行动” 。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感受丰富起来呢?

(1)要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注意观察,用心去感受 。 观察能丰富自己的感受 。 生活是平淡的,甚至是枯燥的,但你如能仔细观察,悉心感受就会发觉,五彩缤纷的世界就是在这平淡中诞生的 。 坚持写日记能捕捉每天生活中的浪花,使心灵敏感,情感细腻 。

(2)唤醒同情心 。 因为同情心是心灵震颤的重锤,同情是一种天性,是人们所有感情的出发点 。 它不仅是针对弱者,实质上,它是对美好事物的关心和怜悯 。 雪莱曾帮助一位盲人 。 一位盲人乞讨时说:“自幼失明,生活悲惨”结果所获无几 。 雪莱给他改了一下 。 “春天来了,可我看不见 。 ”施舍者如云 。 因为雪莱进行了换位思考,设想自己如两眼看不见的话该有多痛苦,这就是一种感受,雪莱就是用自己的感受激发人们的同情心 。 同学们,当你为希望工程捐款时,是否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仔细品味人生,你心湖的涟漪就会荡漾起来 。 生命的长河可以没有风啸浪吼,但不能没有细小的涟漪,让它们永远跳荡在你的生命之河中吧,感受生活,觉察幸福,这是构思散文的前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