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实词虚词是什么

《齐桓晋文之事》实词: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 , 使动 , 使......听到 。
2、无以 , 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 , 名词作动词 , 行王道 , 成就王业 , 取得天下 。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 , 意动 , 对......感到奇怪 。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 , 形容词作动词 , 远离 。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 , 形容词作名词 , 视力 。
《齐桓晋文之事》虚词:
一、之 , 代齐桓晋文之事
是以后世无传焉 , 臣未之闻也 。 未之闻也 , 即未闻之也的倒置(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 可译为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
二、之 , 代保民而王的人
1、保民而王 , 莫之能御也 。 莫之能御也 , 即 , 莫能御之也 , 句式同上 。 没有人能阻挡他(保民而王的人) 。
2、其若是 , 孰能御之
3、故民之从之也轻 。
三、之 , 代后文所说之事 , 后省“于” , 做复指宾语
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 ,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之”指冒号之后所言 。
四、之 , 代牛
1、王见之 。
2、王曰:舍之!
3、以羊易之 。
4、故以羊易之也 。
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

齐桓晋文之事实词虚词是什么

文章插图

【齐桓晋文之事实词虚词是什么】赏析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 , 施行王道的经过 , 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
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 。 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 , 为国君者 , 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 , 推己及人 , 恩及百姓 , 就不难保民而王 。 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 , 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 , 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