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鱼腥草组培中材料灭菌的研究


鱼腥草组培中材料灭菌的研究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 。 其以味似鱼腥而得名 , 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 又叫侧耳根、臭根草、鱼鳞草等 , 具有清热解毒 , 消痈排脓 , 名利尿通淋等功能 , 用于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 。 其嫩叶、根茎可食用 , 为长江以南各省区大众喜爱的美味 。 鱼腥草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 对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增强效果 。 目前 , 鱼腥草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 , 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 。 国内对鱼腥草的分布、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及提取成分均有研究 , 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 , 研究鱼腥草再生植株 。 但在研究过程中鱼腥草的外植体易受污染 , 本研究是通过建立鱼腥草的再生植株体系 , 旨在为鱼腥草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新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 。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鱼腥草当年生幼嫩的茎段取自安徽省广德县 。

1.2方法取鱼腥草茎段用流动清水冲洗后 , 采用不同方法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 , 对灭菌剂的种类 , 处理时间等进行了细致的设计和筛选 , 共设计了以下24种不同的灭菌措施 。

鱼腥草外植体灭菌措施为:第1组70%酒精30s,10%次氯酸钠8min;第2组70%酒精30s,10%次氯酸钠10min;第3组70%酒精30s,10%次氯酸钠10min;第4组70%酒精30s,10%次氯酸钠20min;第5组70%酒精30s,0.1%升汞5min;第6组70%酒精30s,0.1%升汞8min;第7组70%酒精30s,0.1%升汞10min;第8组70%酒精30s,0.1%升汞12min;第9组70%酒精30s,10%次氯酸钠8min , 青霉素15min;第10组70%酒精30s,10%次氯酸钠8min , 青霉素+链霉素15min;第11组70%酒精30s,10%次氯酸钠10min , 青霉素15min;第12组70%酒精30s,10%次氯酸钠l0min , 青霉素十链霉素15min;第13组70%酒精30s,10%次氯酸钠15min , 青霉素15min;第14组70%酒精30s,10%次氯酸钠15min , 青霉素+链霉素15min;第15组70%酒精30s,10%次氯酸钠20min , 青霉素15min;第16组70%酒精30s,10%次氯酸钠20min , 青霉素+链霉素15min;第17组70%酒精30s,0.1%升汞smin,青霉素15min;第18组70%酒精30s,0.1%升汞5min , 青霉素+链霉素15min;第19组70%酒精30s,0.1%升汞8min , 青霉素15min;第20组70%酒精30s,0.1%升汞8min , 青霉素+链霉素15min;第21组70%酒精30s,0.1%升汞10min , 青霉素15min;第22组70%酒精30s,0.1%升汞10min , 青霉素+链霉素15min;第23组70%酒精30s,0.1%升汞12min , 青霉素15min;第24组70%酒精30s,0.1%升汞12min , 青霉素+链霉素15min 。

结果与分析

2.1灭菌措施对外植体茎的灭菌效果的影响详见表1 。 由表1可以看出 , 经过不同的灭菌措施处理的接种材料茎 , 其灭菌效果差异明显 。 灭菌效果好的是第15、16、22、23、24组;但15、16组褐化率较高 , 分别为75%和91.7% , 灭菌效果较好的是第7、8、24组;灭菌效果差的是第1、2、9、10组 。 综合灭菌效果和褐化情况 , 21、22、23、24组灭菌措施对茎段灭菌效果最好 。

2.2灭菌措施对外植体茎的菌类侵染的抑制效果各种不同灭菌措施对外植体茎段的菌类的抑制能力如表2所示 。 在设计的24组灭菌措施中以16组和24组表现出对材料上菌类的滋生侵染的抑制效果最强 , 接种后一直没有被污染 , 污染率是伍其次 , 抑制菌滋较好的是第4、7、8、15、22、23组 , 接种后第4d才出现污染 , 污染率低;抑制菌滋生效果最差的是第l、2、5、9、10、11、12、17、18组 , 接种第3d出现大量污染 , 累计污染率为10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