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的学医之路

· 童年磨难
朱氏家族 , 世代为儒 。 朱丹溪祖父名环 , 宋宝祐时中乡试第28名 。 父名元 , 母戚氐 。 祖父裴均以孝闻名乡里 。 朱丹溪的堂曾祖朱杓 , 精通医学 , 著有《本草千金方》、《卫生普济方》等医书 , 重医德 。 堂祖父叔麒 , 宋咸淳进士 , 晚年从事医学 , 医德十分高尚 , 他们均对丹溪有一定的影响 。
 
元至元十八年(1281)十一月二十八日 , 朱丹溪诞生于义乌县赤岸村 。 朱丹溪自幼聪敏 , “受资爽朗 , 读书即了大义” , “自幼好学 , 日记千言” , 又善作诗赋 , 受到长辈们的器重 。
 
朱丹溪经历了很不平常的童年 。 当时宋亡为元 , 人民不堪沉重的民族压迫 , 纷纷起来反抗 。 9岁时(1289) , 三月初 , 台州杨镇龙在台州 , 东阳 , 玉山交界外起兵 , 建大兴国 , 兴丘10余万 , 攻东阳 , 义乌 , 浙东大雪 , 十月 , 被浙东宣慰使中弼所镇压 。 兵祸连年不断 , 生灵涂炭 。 丹溪家处义南赤崖村 , 首当其冲 , 房屋被烧殷 , 家中也被洗劫一空 。 一波未平 , 一波又起 , 不久 , 丹溪家又受到“资助杨镇龙”的牵连 。 当时史弼的镇压十分残酷 , 凡是供词中有牵涉到的 , 全家“必尽杀乃止” 。 此时 , 丹溪父亲正患病卧床 , 幸仗姑母朱寿多方营救 , 才不致全家都蒙冤而作刀下之鬼 。 但从此后 , 家境每况愈下 , 朝不保夕 。 兵乱、饥寒 , 时时刻刻侵袭着丹溪幼小的心灵 。
 
元贞元年(1294) , 丹溪父亲朱元因病去世 。 丹溪和两个弟弟都尚年幼 , 全家靠戚氏一人支撑 , “艰辛悲悴” , 苦不堪言 。 戚氏教子有方 , 对儿子“有恩且严” 。 一次 , 少儿子“戏取人一鸡卵” , 戚氏很生气 , 责备他 , “笞而责还之” 。 朱丹溪的童年就是在贫寒和严格的家教中度过的 。 他既经历了艰辛的磨炼 , 又得到了母亲很好的教育和董陶 。
 
· 发奋为学
在逆境中成长的朱丹溪 , 性格豪迈 , 见义勇为 , 从“不肯出人下” 。 元大德四年(1300) , 朱丹溪年满20岁时任义乌双林乡蜀小里里正 。 他刚正不阿 , 处处为民着想 , 敢于以下犯上 , 抗拒官府的奇指杂税 , 因而深得民众的拥护他的名声也因此远近皆知 , 连官府都忌他三分 。 大德六年(1302) , 丹溪22岁 。 ““包银”之令下 , 州县承之 , 急如星火 , 一里之间 , 不下数十姓 , 民莫敢与辩 。 ”丹溪所辖之里仅报富户二家 。 郡守召丹溪责问:“此非常法 , 君不爱头
平?”丹溪笑着回答:“守为官 , 头固当惜 , 民不爱也 。 此害将毒子孙 , 必欲多及 , 民愿倍输吾产当之 。 ”郡守虽然发怒 , 朱丹溪始终没有屈服 。
 
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四传弟子许谦 , 在八华山讲学 , “授受分明 , 契证确切” , 跟他学习的学生有数百人之多 。 朱丹溪时年30岁 , 对以前的所作所为有所感悟 , 认识到“丈夫所学 , 不务闻道 , 而唯侠是尚”是非常错误的 , 遂辞去里正 , 准备到八华山求学 。 但母亲重病 , 无法分身 , 而“众工束手” , 因此他就立志学医 , 誓把母亲的病治好 。 他刻苦钻研《素问》等书 , 但《素问》一书深奥难懂 , 丹溪就“缺其所可疑 , 通其所可通” , 浅显易懂的先弄通它 , 把难点疑问先搁置起来 。 过了两年 , 已学有所得 , 再对难点进一步研究 。 探索 。 朱丹溪克服了种种学习上的困难 , 经过五年的勤奋学习 , 不耻下问 , 治好了母亲的病 , 他也因此有了相当的医学基础 。
 
这时 , 丹溪已经36岁 , 他感到自己学问的肤浅 。 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 , 他毅然离开了妻儿老母 , 到东阳人华山白云书院 , 从师许谦 , 学习理学 。 他学习十分用功 , 每夜读书至四更 , “潜研默察 , 必要求于实践” , “不以一毫苟且自恕” , 学业突飞猛进 。 过了四年 , 已成为许谦的得意门生 。 后来他将理学的知识结合于医学 , 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