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什么 针灸如何治病


针灸是什么 针灸如何治病

文章插图
一、针灸治疗疑难杂症六方
1、口 苦:目前国内外均无药物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此症为三焦经热 。用三棱针刺关冲穴放血一滴如绿豆大,隔天一次,两次可愈 。-
2、口 臭:此为常见之症,目前国内外均无特效药物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此症为心经热 。针刺大陵穴,一天一次,两次口臭自除 。-
3、胁肋痛(肋神经痛):此为常见之症,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 。针刺支沟穴,一天一次,两次可愈 。此法简单效佳,不可轻之 。-
4、疟 疾:针刺大椎、期门(泻)、关元,针后各灸九壮 。翌曰针风池(泻)、中脘(泻)、针后灸中脘九壮 。第三天,针天枢(泻)、肓俞(泻),针后各灸九壮 。以上为一疗程 。无发病时,针一疗程;发病时,针二疗程 。有立竿见影之效且多不复发 。-
5、失 眠:针大椎、陶道、心俞 。效佳 。-
6、嗜 睡:针大椎、陶道、脾俞 。有立竿见影之效,最多针二次就可痊愈 。-
二、针灸治疗穴位配方
1、 合谷、复溜
功能:发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
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
2、 百会、水沟、风府
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义: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厥阴肝脉之会,具有通阳安神,缓解厥阴筋急,清醒头脑之功 。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督为诸阳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泻此穴具有通泄督脉,清理阳明,调整气机,开窍救急之功 。风府为足太阳经、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刺此穴,以搜脑府之风邪 。三穴相伍,能是关窍立开,随之苏醒,言语自如,转危为安 。
3、 肩髃、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
【针灸是什么 针灸如何治病】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髃卧针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 。
4、 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 。
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 。阳陵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
5、曲池、阳陵泉
功能:舒筋利节,清利疏泄
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胁疼痛,热结肠胃之腹胀便浊 。
方义: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肘部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 。阳陵泉又能舒筋利节,泄肝胆清里,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浊泻火,肝肺气郁胸胁作痛,或热结肠中及胃,腹胀便浊,借之清利疏泄 。-
6、 曲池、三阴交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生新
主治:妇女经闭,崩漏带下,积聚毒疮,诸般肿痛,瘈疭热厥 。
方义:曲池性游走通导,善清热搜风,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属肝脾肾之枢纽,为治疗血分要穴 。两穴配伍,则血分之瘀滞、热毒自清 。
7、 足三里、三阴交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虚
主治:脾胃虚寒、纳谷不香、饮食不化、食少纳呆、形瘦身弱、或呕或泻,腿脚麻木、疼痛 。
方义: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乃虚损治疗不可缺少 。胃强脾弱,阳亢阴亏,补三阴交而泻足三里,为补阴之中兼行清浊 。又阳虚气乏,风湿客邪成痹,腿胫麻木疼痛时作,一以振阳,一以和阴,则有舒筋理痹之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