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素材 一年四季的养生常识你知道吗
一、春季养生的9个常识1、防风 。在中医中,春季为风邪主令 。而“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来致病因素的第一位 。专家介绍,春季人体阳气生发,肌肤腠理疏松开放,容易被外来风邪所侵,引发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 。“这在中医中都属于温病的范围,正是春季的高发病 。”“外风”之外,还需防“内风” 。风气痛于肝,肝阴不足或肝失所养,都会诱发肝风 。肝风内中或肝风上扰,则容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病 。
2、防寒 。乍暖还寒时候,气温上下波动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 。专家介绍,一防外寒,外界气温变化寒气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为寒气所伤 。“含伤阳,心属阳,寒气入侵,心脏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
3、春季宜养脾胃 。肝属木,脾属土 。春季肝气上升,则使肝木过旺而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养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调养 。“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肠胃功能长期不好的人,在这个季节调养脾胃,对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帮助 。”专家说 。
4、春季宜养诸不足 。经过漫长的冬天,人体的各个器官机能都消耗较多,加上春季阳气生发,容易造成阴阳不调的状况,出现阳虚症状 。如脾阳虚者胃口不好、大便溏湿、气若少神,肾阳虚者手足冰冷、腰膝酸软等 。顺应自然界趋势,春天也是养诸不足的好时机 。“养诸不足的基本原则,还是以补阳为主 。”专家说,春夏养阳,也是老祖宗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养生要诀 。
5、温补阳气,忌酸宜甘 。专家介绍,如今正值初春,寒气未退,依然可以服用一些温补食物,如韭菜、葱、姜等物,以补全身阳气之不足 。但随着天气渐暖、阳气渐升,温补可逐渐减少,转而多吃一些调和肝气、营养心神的食物 。首先忌酸,因为酸性收敛,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 。其次,可多吃一些味甘性缓的食物,如茯苓、山药、百合、大枣等,能够起到缓和紧张烦躁情绪、养育心神、调畅情志的作用;地黄煮粥或枸杞煮粥服用,还可以起到补养肝阴、使肝气阴阳调和的作用;常按揉足三里,可调养脾胃;常按摩背部肝腧穴,可以滋养肝阴 。
【养生素材 一年四季的养生常识你知道吗】6、防火 。在中医理论中,肝脏的病理机制为多实少虚 。如果春季调养不当,容易引起肝火上升 。专家介绍,五脏相通,肝火上升也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引起心火、胃火、胆火等,出现心烦易怒、夜梦惊悸;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口苦口干、胁肋胀满等不适症状 。专家还提醒,阴虚体质的人群,在春天还容易出现虚火上升的问题,出现心慌失眠、耳鸣头晕、腰膝酸软等问题,因此也要防虚火 。
7、适当春捂,少怒多喜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大病”,防风防寒都需要做到“春捂”,不宜过早换掉棉服,尤其是体弱多病者,不可骤然换上春装;此外,春天尽管温度开始升高,但柚子、梨等性寒的水果也该列入忌口名单,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
8、注意休息、动静结合、忌动怒发火、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是春季养生的要诀 。这些都可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诱发肝风肝火,有助于阴阳协调 。
9、闲暇无事时可按揉太溪穴、涌泉穴,可以引火归元,清泻虚火 。
以上就是关于春季养生小常识,春季养生讲究防风防冻,适当春捂,最宜补肝补胃 。春季养生小常识,十分实用,是你春季养生必不可少的指南 。
二、夏季养生的8个常识1、夏季失水多,应多喝水 。喝多点水,而且是温水比较好,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 。身体要随时保持水分和补充水分,水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明,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会比较多,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 。另外矿泉水、冷茶,牛奶,苹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饮料 。
2、应时起居 。夏季则宜晚睡早起,中午尽可能午睡 。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 。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
3、保健要“养阳”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 。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
4、饮食清补,多吃“苦” 。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 。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 。甘凉清润的食物:小麦、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马铃薯、白菜、莴苣、龙须菜、菠菜、冬瓜、西瓜等 。健脾养胃、滋阴补气的食物:菠菜、藕、茭白、西红柿、胡萝卜、鸡蛋、苹果、牛奶、葡萄、莲子、桑椹、蛤蜊,青鱼、鲫鱼、鲢鱼、大麦粉等 。祛暑利湿、清热解毒的食物:蚕豆、赤小豆、黄豆、生萝卜、茄子、白菜、芹菜、荸荠、薏苡仁、菜瓜、西瓜、冬瓜、丝瓜、黄瓜、甜瓜、苦瓜、菊花、荷叶、茶水等 。
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 。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苦瓜:取其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凉拌又能肉炒、烧鱼,清嫩爽口,别具风味 。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热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 。此外,苦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选用 。应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
5、补充盐分、钾和维生素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 。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葱、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钾 。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人体夏季大量排汗,氯化钠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 。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 。营养学家还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 。故在夏日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
6、尽量穿浅色衣服 。深色衣服会吸收阳光,使人体温升高燥热;同时蚊子有趋暗的习性,深色容易吸引蚊子,特别是黑色 。
7、皮肤瘙痒注意事项 。夏季出游,因日晒而导致皮肤瘙痒、干疼时,可涂少量肤轻松等软膏,不要用热水烫洗,也不宜用碱性大的肥皂清洗,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症状 。
8、做些养心运动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 。对于夏季依然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可以选择练太极拳、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身端形正不偏倚,正气存于内而风邪不可侵,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可谓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 。
三、秋季养生的9个常识1、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
2、中医称“宜食麻以润其燥” 。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 。另外,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 。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 。
3、由夏到秋,气温下降,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过于生冷,会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所以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也就是说秋天应当避免光吃些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 。
4、海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 。而海苔更是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藻糖酸,可以保护人体免受放射线的伤害 。
5、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对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疗效 。
6、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 。
7、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
8、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
9、初秋时节,气温还比较高,相对比较干燥,进补也应以“清”补为主 。
四、冬季养生的4个常识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在冬季,人们习惯把房子的门窗关得紧紧的,如此会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产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气体等,将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 。人在这样环境中会出现头昏、疲劳、恶心、食欲不振等现象 。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发季节,因此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
2、调节饮食 。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摄取充足的、与其曝寒和活动程度相适应的热能 。营养素的比例,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 15~23%、25~35%、 60~70%为宜 。矿物质的摄取量也应较平时需要略高一些 。维生素的部分,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需要量 。摄取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满足优质蛋白质的需求,适当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达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类得摄取量也需充足 。
3、敛阴护阳 。冬季,由于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 。首先要尽量早睡晚起 。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 。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 。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透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病 。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阳气受到伤害 。接着要避寒就暖 。冬天气候较冷,人们要注意尽量待在温度室中的房间里,减少外出次数 。如要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袜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伤风感冒,并诱发呼吸道疾病等 。因此应减少洗澡次数,及洗澡过程的保暖动作,幼儿、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注意 。
4、适度进补 。在一般民众的观念里,寒冷的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中医对人体的调节滋补十分讲究,根据天人相应,时脏对应的理论,冬季属肾,肾主脏精而为生命之元,故冬月为四季进补的最佳 季节 。意思是天气与人体方面四季时令对应五脏,冬季宜调理肾脏,肾是生命之元,因此冬季进补重要的是滋补肾脏,肾强壮人体亦强壮 。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在冬季膳食原则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哩,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冬季“食补”,应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可选食:糙米、玉米、小麦、黑豆、豌豆等榖豆类;生姜、韭菜、大蒜、萝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核桃、桂圆、栗子、芝麻等果品 。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炖母鸡、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 。
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 。
在此要特别提出的是,冬令进补最好能够向医师谘询,以免误用不适当的药材,反而造成身体的不适 。例如:肠胃有问题的人,一定要小心选择适当的药膳,否则过于滋腻辛辣的补药,容易造成肠胃的损伤 。最好可以请中医师调配适合个人肠胃的药方,炖煮不同口味的药膳,如此不仅可以达到冬令进补的目的,还有健脾顾胃之功 。
推荐阅读
- 冬天适合煮什么养生粥
- 秋季养生保健方法 这样吃很关键
- 气功养生人段锦
- 武当养生气功第一部功法视频
- 易道气功养生视频
- 东方养生 空劲气功
- 气功与养生的认识
- 以茶入补养生祛病
- 冬至养生4要3不要3必吃是什么 冬至养生4要3不要3必吃
- 适合女生长期喝的养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