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乙肝患者在追求治疗乙肝的特效药 。其实 , 治疗乙肝并无什么特效药 。正规的乙肝用药按其功效可大致分为:一般护肝药物、护肝恢复肝功能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抗肝纤维化药物及中成药等六大类 。
(1)一般护肝药物 。包括多种维生素、肝得健、肝泰乐等 , 适用于各型肝炎及肝硬化 , 但是仅可起到辅助及间接作用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 , 但并不是治疗乙肝的主角 。
(2)护肝恢复肝功能药物 。这类药物研究时间最长 , 疗效最明确 , 使用最广 , 价钱相对低廉 , 包括护肝降酶、护肝降黄及护肝改善蛋白代谢三种类型 。它们分别适用于各型肝炎、肝硬化出现转移酶、胆红素升高或白蛋白降低、蛋白比值倒置等情况 , 其中护肝降酶药物是使用最为广泛、疗效最为突出的一类药物 , 如五味子、甘草制剂 。临床上所见到的乙肝患者 , 几乎都伴随有转移酶升高这一现象 , 一般情况下 , 使用护肝降酶药物都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些药物虽降酶迅速 , 但不能突然停药 , 否则转移酶会迅速“反跳” , 应逐渐减量 , 维持一两年 。
护肝降黄药物适用于各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出现胆红素升高(即出现黄疸) , 如西药门冬氨酸钾、熊去氧胆酸及中药丹参注射剂等 。其中西药降黄主要适用于伴随有淤胆特点的肝炎 , 中药制剂适合于各型高黄疸病例 。降黄药物一般不宜长期使用 , 如果慢性乙肝及肝硬化出现“残留黄疸”现象 , 则不宜使用上述药物 , 可加用中草药辨证处方加以调整解决 。
护肝改善蛋白代谢药物 , 如口服氨基酸胶囊、马洛替酯等 , 主要适用于慢性肝炎(一般为中度以上)或肝硬化患者出现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蛋白比值倒置 , 价钱便宜 , 疗效尚可 。若是肝硬化晚期出现腹水、低蛋白血症 , 一般需输入人血白蛋白 , 价格则十分昂贵 。护肝恢复肝功能的药物疗效明确且显著 , 遗憾的是它们并非根治乙肝的方法 , 它们属于乙肝的“治标”办法(即缓解乙肝的方法) 。它们可以解决乙肝的一些表面现象 , 如缓解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等等 , 但是解决不了乙肝的核心问题——抗病毒治疗 。
(3)抗病毒药物 。这类药适合于轻中度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 , 主要病毒复制指标(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者 , 一般不宜用于治疗病毒携带者、重型肝炎及晚期肝硬化患者 。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核心和关键内容 , 也是治疗乙肝的难点所在 , 它是一块“硬骨头” , 目前还未“啃”下来 。在不同时期我国治疗乙肝有不同的“主打”药物 , 如西药干扰素、拉米呋啶及中药肝炎灵注射液等 , 但绝大多数的抗病毒西药是“昙花一现” , 疗效不佳 。20世纪90年代 , 干扰素被隆重推荐给国人 , 当时曾被视为乙肝克星 , 盛行了将近6-7年 , 但是由于疗效不尽如人意(种族差异、副作用、价格昂贵等因素决定其不适合中国人) , 也逐渐在走下坡路 , 代之的是拉米呋啶 , 这是最新的抗病毒药物 。
相对于其他西药来说 , 拉米呋啶有不少优势 , 诸如价格相对便宜、副作用小、口服方便、抑制病毒迅速 , 对于乙肝病毒-DNA转阴率可达90%以上 , 对于乙肝病毒e抗原的阴转率也在40%以上等 , 故而风靡一时 。但是 , 拉米呋啶并非神药 , 它并未完全解决乙肝的难题 , 诸如停药后的“反弹”、疗程的遥遥无期、病毒在药物压力下的变异、远期疗效尚无定论等等 。拉米呋啶也是治疗乙肝征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 但决不是治疗乙肝的终点 。中药抗病毒药物种类不少 , 其优点是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等 , 但是 , 相对西药来说 , 抗病毒的效力不够 , 作用机理不明确 , 因此 , 尚难以单独承担乙肝的“主打角色” 。
(4)免疫调节药物 。包括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两类 。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诱导内源性干扰素产生 , 促进乙肝病毒抗原指标转阴 。另外 , 一些中药制剂也有其功效 。客观地说 , 免疫制剂仍然属于乙肝的辅助治疗 , 但是 , 这项辅助治疗的代价太高 , 免疫增强剂价格十分昂贵 , 昂贵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抗病毒药物 , 这就让人有点“舍本逐末”的感觉 。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淤胆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重症肝炎 , 但是疗效并不确切 , 抗病毒作用更是似是而非 , 因此不值得提倡 。
(5)抗肝纤维化药物 。该类药物适用于慢性乙肝伴有肝纤维化者、早期肝硬化者 。但目前这些药物有骨髓抑制、严重的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 , 几乎让人无法接受 , 现临床很少使用 。倒是中药抗纤维化制剂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 它们可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 , 促进已形成胶原组织的降解和吸收 , 故而成为新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 。但是 , 抗纤维化治疗依然不是解决乙肝的根本措施 , 如果乙肝病毒这个祸根不铲除 , 仅仅是抗纤维化也只能起到延缓病情发展的目的 。
(6)中药制剂 。多为冲剂、片剂和胶囊 , 包括藏药、傣药和蒙医药等 。这些药物虽然组成不同 , 各有特点 , 但是都难以独当一面 , 有时只能成为某一治疗阶段的“亮点” , 一闪而过 。中药制剂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 目前基本限于国内使用 , 尚无一种药物得到国际同行和权威机构的认可 , 因此仅处于临床试用阶段 , 疗效尚难确定 。
总之 , 在乙肝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 。目前治疗乙肝须根据病情 ,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乙肝病毒携带者 , 可不进行任何药物治疗;对处于发病状态的乙肝 , 可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 , 治本可用抗病毒治疗药物 , 治标可用降酶或降黄药物 。至于免疫调节剂、抗纤维化治疗可放在第二位 , 经济条件许可时 , 可作为辅助用药 。
推荐阅读
- 准妈妈阻止乙肝病毒传播 慎打免疫球蛋白
- 乙肝治疗误区治疗乙肝不掌握用药指征
- 乙肝治疗误区治疗乙肝胡乱用药
- 乙肝治疗误区道听途说,排斥抗病毒药物
- 乙肝治疗误区 治疗乙肝用抗病毒药足矣
-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
- 突然接触阳性乙肝病毒血液的意外事故者应如何预防
- 乙肝血常规检查
- 夏季乙肝患者的饮食
- 乙肝抗病毒药的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