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因其叶似麻其性上升 临床配对详解
升麻 ,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 列为上品 , 因其叶似麻 , 其性上升 , 故 名 。味辛甘、微苦微寒 , 归肺、胃、脾经 , 主要功效为发表散邪 , 透疹 , 清 热解毒 , 升举阳气 。
本品辛而能散 , 入肺经 , 长于透解肌表风邪 , “疗伤寒为解肌第一 品” , 前人认为“透表发汗 , 其力颇大 , 惟表邪之郁遏者宜之”、多用于外 感风寒表邪元汗证 , 疮痈初起表证 , 痘疹;又因其微寒清热 , 人脾胃经 , 既能解阳明热毒 , 对肿毒之属殊效 , 常用于五官热毒证;又能升脾胃清 阳之气而举陷 , 故多用于气虚所致的发热 , 头晕头痛 , 脱肛 , 便秘等证; 对于泻痢、牙痛、鼻炎诸疾 , 升麻乃“脾胃引经最要药也” , 《本草汇言》 谓本品“风可散 , 寒可驱 , 热可清 , 诸毒可拔 。”
现代药理研究升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多氧化合物及色原 酮、酚酸等 。其中 , 已鉴定结构的有:三萜类衍生物 , 含升麻醇、升麻环 氧醇甙、升麻甙、乙酰升麻醇木糖甙等;吠哺色原酮类化合物以及酚类 化合物如咖啡酸、阿魏酸、水杨酸、鞣质等及生物碱类化合物升麻碱;黄酬类化合物如升麻索、升麻甙等 。升麻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 升 麻提取物有解热降温、抗炎镇痛等作用 , 升麻水提物对凝血酶引起的 人血纤维蛋白质凝聚时间有显著延长作用 , 对心血管系统 , 升麻甙有 抑制心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作用 。
文章插图
升麻——葛根
【配对奥妙】二药均能发敞表邪 , 透泄斑疹 , 升阳举陷 , 止泻痢 。然葛根辛甘 , 升阳明之消阳 , 鼓舞肖气而解肌肤之热 , 兼治项背强痛而 有生津止泻之功;升麻性微寒 , 善解阳明之肌表风热及热毒 , 宣发脾胃 之郁结而止泻 , 二药配对 , 升散透达 , 相得益彰 , 共奏升散解毒 , 升阳止 泻之功 。
【临床应用】1.伤寒表实元汗 , 头痛 , 身痛口干者 。
2.阳明郁火所致牙龈肿痛溃烂 , 口糜 , 头痛 , 三叉神经痛 。
3.久泄下痢后重者 。
【用量用法】升麻:3~lo克;葛根:3~15克 , 葛根发表、透疹、生 津当生用;止泻宜煨用 。
【名医经验】 1.干祖望 善用二药治疗慢性鼻炎以升发清阳之 气 。(《中医杂志》 , 1986 , (11):9)
2.谭敬书 治鼻渊 , 属胃火上炎 , 宜清泄阳明 , 二药解毒而宣散热 邪 , 且同人阳明为主药 。(《新中医》 , 1987 , (8):4)以升麻解毒汤加减 (升麻6克 , 葛根15克 , 赤芍12克、黄芩12克 , 苍耳子10克 , 生甘草6 克)治疗急性鼻窦炎58例 , 结果痊愈40例 , 好转2例 , 无效6例 , 痊愈 者中 , 最少服药2剂 , 最多30剂 。(《河北中医杂志》 , 1986 , (6):31)
3.汪承柏 用治疗麻疹的有效方升麻葛根汤移用于治疗肝炎 , 有 降转氨酶、解毒等作用 , 有的病人服药3~5剂后转氨酶即可恢复正 常 , 余症也随之好转 , 这与现代医学用麻疹减毒疫苗治疗肝炎属相同 之思路 。升麻宜重用 , 汪氏用升麻达45克 , 但应注意升麻之毒性反 应 。(《中医杂志》 , 1984 , (9):28)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辛散力强 , 一般风热感冒 , 麻疹已透 , 以及 阴虚火旺 , 肝阳上亢者均当忌川;
升麻——柴胡
【配对奥妙】升麻与柴胡均辛而偏寒 , 气轻味薄 , 透表清热 , 升举 清阳 。然升麻以升阳明胃经之阳为主 , 柴胡以升少阳肝经之阳为要 。二药配对 , 一左一右 , 相须而成 , 共引清气行于阳道 , 具升阳举陷之功 , 但须与益气补中之品合用 , 其力方显 , 21nx.com《名医方论》云:“补中之剂 , 得发 表之品而中自安 , 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益气倍增 , 此用药有相须之 妙也 。”
【临床应用】 1.中气不足 , 气虚下陷所引起的气虚发热 , 久泻脱 肛 , 子宫下垂及崩中带下诸症 。
2.清阳下陷所引起的泄泻 。
【用量用法】升麻:2~5克 , 解表量须大 , 可达10克;柴胡:5克 , 散邪退热多生用 , 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可制用 。
【名医经验】1.胥庆华二药伍用 , 见于《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 《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 。皆治大气下陷 , 气短不足以息 。(《中药药 对大全》)
2.祝湛予常将上二药用于肺癌术后 , 或放疗、化疗后 , 证属气虚 下陷 , 整体机能衰弱者 , 多与党参、黄芪、半枝莲等伍用 , 疗效益甚 。(《中药药对大全》)
3.周瑞芝升麻黄芪汤加味(黄芪、升麻、当归、柴胡)治疗产后尿 潴留24例 , 取得满意疗效 。(《浙江中医杂志》 , 1984 , 19(4):182)
4.雷载权升麻用以升阳与用以散表解毒 , 用量大不相同 , 用以 升举阳气 , 或补脾胃以此为引 , 用量宜轻 。《药品化义》日:“升麻 , 善提 清气 。少用佐参、芪升补中气 。”《本草新编》日:“升麻 , 必须同气血药 同用 , 可佐使而亦不可以为臣 , 世虑其散气 , 不敢多用是也 。”以《景岳 全书》举元煎及《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为例 , 前方中人参、黄芪各三 五钱 , 而升麻五七分 , 升麻用量仅为人参、黄芪用量的1*6左右 , 而升 陷汤用黄芪六钱 , 升麻一钱 , 升麻用量亦为补气药的1/6 。然用于表 证 , 痘疹或热毒等 , 用量则可稍大 。(《中华临床中药学》)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其性升发 , 上实气壅、肝阳上亢证忌用 。
升麻——苍术
【配对奥妙】升麻辛甘 , 升举清阳而散风胜湿 , 且善解毒;苍术辛 苦 , 内走脾土而燥湿健脾 。二药配对 , 升清与燥湿运脾并用 , 相辅相 成 , 合脾气宜升喜燥恶湿、健运之特性 , 而能振奋脾胃升清降浊之功 能 。
【临床应用】脾为湿困 , 不思饮食 , 泄泻无度 , 四肢固弱者 。
【用量用法】 升麻:3~6克;苍术:5~10克 , 健脾燥湿多用制苍 术 。
【名医经验】 1.颜德馨 二药有起痿、振颓之功 。善用二药合伍 治内脏下垂 , 低血钾、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之消化不良 , 多能应手取 效 。(《中医报》1989 , 7 , 7③)颜氏又善用二药治血液病 。升麻几乎每 方必用 , 体会升麻是治疗粒细胞减少急性期主药 , 有清热解毒 , 升提白 细胞作用 , 对粒细胞减少症各型均用升麻 。升麻还有升高血小板的作 用 。治疗血液病 , 若需用质粘补益之品 , 配伍苍术有疏运作用 , 可防止 滋补碍中 , 又可振奋气化 , 使药物发挥更大作用 。所以二药是治疗血 液病的重要配伍 。(《难病辨治》)
2.高学敏《脾胃论》以苍术与黄芪、升麻、人参、泽泻等共用 , 治 平素气虚 , 感受暑湿 , 脾湿不化证 , 方名清暑益气汤 。(《中药学》)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 , 其性苦温 , 血虚气弱 , 津亏液耗 , 表虚自 汗者忌服 。
升麻——玄参
【配对奥妙】升麻甘辛微寒 , 轻清升散 , 疏风清热 , 透疹解毒 , 可 升脾胃清阳;玄参苦寒质润人血分 , 既能清热凉血解毒 , 又能养阴、生 津 。二药相使为用 , 升散降泄 , 升散不助热 , 降泄不闭邪 , 相辅相成 , 共 奏清热解毒 , 凉血滋阴之功 。
【临床应用】1.热毒炽盛而发斑 。症见全身灼热 , 躁动不安 , 斑 疹紫暗舌质红绛 。
2.时邪疫毒 , 咽喉肿痛不利 , 口腔糜烂等症 。
3.阴虚津伤 , 虚火上浮所致的顽固性口腔溃疡 。
4.过敏性紫癜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阴虚热毒壅滞者 。
5.痈肿疮毒诸证 。
【用量用法】升麻6克;玄参30克 。
【名医经验】 1.肖森茂 称二药为时邪疫毒 , 咽喉肿痛不利、口 腔糜烂、腐臭的治疗要药 , 对顽固性口腔溃疡属阴虚津伤 , 虚火上浮者 用之有较好疗效 。(《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
2.雷载权《奇效良方》玄参饮 , 以升麻配玄参、射干、大黄、甘草 水煎缓缓噙咽服 , 治悬壅肿痛不可忍 。(《中华临床中药学》)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辛寒行散 , 孕妇、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
升麻——枳壳
【配对奥妙】升麻辛散上行 , 微寒清热 , 人脾胃经 , 既能解阳明热 毒 , 又能升脾胃清阳之气而举陷;枳实辛行苦泄 , 性猛走下 , 尤可行痰 湿而开通痞塞 。二药配对 , 一升一降 , 升清阳降浊阴 , 欲降先升 , 浊降 清升 , 调脾胃气机使之升降有序 。
【临床应用】1.胸腹满闷 , 腹胀 , 大便秘结者 。
2.久泻久痢 , 大便粘滞不爽 , 肛门坠胀者 。
3.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肾下垂者 。
【用量用法】升麻:3~9克;枳壳:3~lO克 。
【名医经验】 1.肖森茂 治泌尿系统结石用升麻枳壳、桔梗随证 配伍.运用得当.有调气滞、升清降浊助排石之作用 。(《百家配伍用药 · 经验采菁》)
2.屠森等 用开胃合剂(升麻、枳壳各15克 , 水7淑而成) , 每日2 次分服 , 随证加减 , 3个月为1疗程 , 治疗50例胃下垂 , 结果痊愈lO 例 , 显效9例 , 有效24例 , 无效7例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87 , (12):25)
3.尤万春用升清通结法(升麻9克 , 枳壳6克 , 厚朴、大黄后下 , 芒硝冲服各10克)治疗小儿肠梗阻16例 , 全部病例均于服药l剂后 , 症状基本消失 , 再以和胃健脾之力收功 。一般2天治愈 , 最长4天治 愈 。(《四川中医》 , 1983 , l(1):44)
【使用禁忌】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者忌用 。
升麻——陈皮
【配对奥妙】 升麻辛甘 , 升举脾胃清阳 , 长于清热解毒 , 透疹发 表;陈皮苦辛且温 , 芳香醒脾以温化水湿 , 使湿去而痰消 , 且辛行苦泄 能宣肺止咳 , 为治痰理气之要药 。二药配对 , 可升清降浊 , 化痰散结 , 使脾胃升降有制 , 枢机得利 , 痰湿得化 , 郁热消散 。
【临床应用】脾胃升降失常 , 中气郁滞 , 痰浊内聚所致的发热 , 身 热不扬 , 气促 , 泻痢 , 乳痈初起等 。
【用量用法】升麻:3~lO克;陈皮:5~lO克 。
【名医经验】 胥庆华 升麻、陈皮伍用 , 见于《脾胃论》之补中益 气汤 。补气易于滞气 , 故用陈皮理气以防滞 , 且脾虚易生痰湿 , 用其又能燥湿化痰 , 可谓一矢两的 。升麻既助参芪升举清阳 , 又能轻疏清阳 以达表 。放临床常将此二品伍于补益方中 , 每收启动枢机之效 。(《中 药药对大全》)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 , 辛开苦降 , 阴虚燥咳吐血者忌用 。
升麻——生地黄
【配对奥妙】升麻甘辛微寒 , 轻清升散 , 既能疏散风热 , 又能清泻 肺胃之火;生地甘寒 , 功擅清热凉血 , 又能养阴生津 。二药配对 , 相辅 相成 , 升麻引牛地入肺胃以清肺冒之积热 , 牛地养阴生津协升麻以清 热 , 共奏清热凉血止血之功 。
【临床应用】 1.肺胃热盛 , 迫血妄行而致的吐血、衄血、牙宣出 血 。
2.胃热循足阳明胃经脉上攻所致的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诸 症 。
【用量用法】升麻:3~6克;生地黄:15~30克 。
【名医经验】 1.胥庆华 升麻、生地黄相伍 , 见于《兰室秘藏》清 胃敞 , 以治胃有积热伤血所致诸证 。目前临床多用于治疗热病所致的 各种m证 。此时 , 升麻主要起引经作用 , 用量宜轻 , 奏效明显 。正如 《本革新编》所说:“夫吐血出于胃 , 衄JOL出于肺 , 止血必须地黄 , 非升麻 可止 , 用升麻者 , 不过用其引地黄人于肺与胃耳 。”(《中药药对大全》)
2.施今墨 口腔溃疡一病 , 虽非重症 , 然因妨碍饮食 , 痛苦颇甚 。常以清胃散加减为主 , 并常用生蒲黄粉涂擦患处 , 或用柿霜饼噙化 , 每 收速愈之效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寒而质滋 , 脾虚湿滞 , 腹满便溏者忌用 。
升麻——大青叶
【配对奥妙】升麻辛散 , 为清热解毒之良药;大青叶苦寒 , 走气分 清热解毒 , 尤以清心胃实热火毒而见长 , 入血分而凉血化斑 。二药配 对 , 解胃经实热火毒 , 清解中有升散而不郁闭 , 更增解毒之功 。
【临床应用】 心胃实热火毒 , 时邪疫毒所致咽喉肿痛、牙龈肿烂 , 丹毒、时疫发斑 。
【用量用法】升麻:3~9克;大青叶:15~30克 。
【名医经验】 1.刘韵 远治疗小儿外感风热高热不退 , 用银翘散 加减以疏风解表 , 清热解毒 。凡双目微肿赤多者为风热湿毒所致 , 常加配大青叶、升麻二药 , 疗效较好 。(《中医杂志》 , 1985 , (4):15)
2.雷载权《咽喉科得效方》升麻牛蒡汤 , 以升麻配伍大青叶、薄 荷、蝉蜕、紫草等 , 治咽部生泡 , 呈赤痘(假痘)形 , 疼痛流涎 , 发热者 。《古今医统大全》升麻柴胡汤 , 以升麻与栀子、大青叶、生石膏等为粗末 煎水服 , 治心脾火热上攻之口舌生疮 , 舌本强 , 两颊肿痛 。(《中华临床 中药学》)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 , 苦寒败胃 , 脾胃虚寒者忌用 。
升麻——虎杖
【配对奥妙】 升麻辛寒 , 长于透散 , 清热解毒而透疹 , 且升举阳 气;虎杖苦寒 , 肃肺降肠而化痰止咳 , 泻下通便 , 入血分行血消瘀凉解 血分热毒 。二药伍用 , 一升一降 , 一清一凉 , 升阳解毒 , 而活血化斑 。【临床应用】1.风疹疮痒、热毒发斑者 。
2.肺热咳喘 , 热结便秘者 。
【用量用法】升麻:3~6克;虎杖:10~20克 。
【名医经验】1.颜德馨二药不仅有促进代谢 , 增强和调节机体 的免疫功能 , 而且还有明显提升血小板作用 , 辨证选用二药治疗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每能提高疗效 。(《浙江中医杂志》 , 1984 , (12):530) , 颜 氏体会升麻是治疗粒细胞减少症急性期之主药 。(《难病辨治》)
2.包松年 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善用虎杖 , 认为虎杖有抗菌消 炎 , 轻泻解除毒素对脏腑的影响 , 还有良好的活血作用 , 改善肺循环及 肺纤维化作用 , 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 还有镇咳作用 。(《江苏中医》 , 1991 , (7):1)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 , 一升一降 , 易损胎气 , 孕妇忌用 。
升麻——远志
【配对奥妙】升麻味辛而温 , 透达肌表而清热解毒 , 且升阳增脾 摄血之功;远志辛散苦泄温通 , 既能使心肾互济而安神定志 , 又可宣肺 化痰而窍开神宁 , 且能通络散滞以消痈 。二药伍用 , 心脾均调 , 升清阳 养心神 , 透肌表通络散滞而消痈 。
【lI缶床应用】 1.热毒所致的疮疡、丹毒、瘰疬及某些皮肤病 。
2.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不安 , 失眠多梦者 。
【用量用法】升麻:6~9克;远志:3~10克 。
【名医经验】 肖森茂何子淮用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 , 加远志 , 升麻、远志均炒炭 , 治疗气虚冲任不调摄之崩漏、月经过多有较好清阳 养心神止血之功 。(《百家配伍经验采菁》)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 , 辛温助热 , 故有实热者忌用 , 远志对胃有 刺激 , 有胃病者慎用 。
升麻——白术
【配对奥妙】升麻辛甘 , 升脾胃清阳之气而举陷;白术甘温且苦 , 补气健脾 , 燥湿利水 。二药配对 , 一散一补 , 升麻引胃气以上腾 , 复其 本位 , 便能升浮以行长生之令 , 白术得升麻发表之品而中自安 , 赖清气 之品而气益倍 , 此用药相须之妙也 。共奏补气健脾 , 升举阳气之功 。
【临床应用】1.脾胃虚弱 , 食后昏闷 , 四肢倦怠沉重者 。
2.气虚所致的头晕头痛 , 女子崩漏 , 癃闭等 。
【用量用法】升麻:3~9克;白术:10~15克 。白术健脾宜炒 , 燥 湿利水宜生用 。
【名医经验】 1.张锡纯三焦之气化不升则不降 , 小便不利 , 往 往因气化下陷 , 郁于下焦 , 滞其升降流行之机也 。故用一切利小便之 药不效 , 而投以升提之药恒多奇 。(《医学衷中参西录》)
2.雷载权《景岳全书》举元煎 , 以升麻、黄芪、白术、甘草同用 , 治 气虚下陷月经量多或崩漏;《易聘海医案》升槐升降汤 , 以升麻与黄芪、 白术、槐米等同用 , 治气虚下陷 , 腹痛 , 大便下血 , 坠胀难堪 , 不能进食 , 精神委顿等 。21nx.com《中医妇科治疗学》益气导尿汤 , 以升麻与泡参、白术、桂 枝、桔梗等同用 , 治气虚转胞 。(《中华临床中药学》)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 , 性温偏燥 , 且虚有风热或胃阴不足 , 舌苔 光剥 , 口干唇燥 , 津液亏损者 , 均忌用 。
升麻——白芍
【配对奥妙】升麻升散透表发汗 , 升举阳气;白芍酸寒 , 养血敛 阴 , 缓急止痛 。二药配对 , 一散一敛 , 阴阳互济 , 透表发汗而不伤阴 , 升 阳举陷而止痛 。
【临床应用】 1.感受时气温疫 , 头痛发热 , 麻疹初起 , 发而不透 者 。
2.伤寒挟热 , 腹痛下利者 。
【用量用法】升麻:3~9克;白芍:lO~15克 。
【名医经验】 高学敏 升麻辛微甘微寒 , 辛能升散 , 有发表透疹之功 , 用于感受时气温疫 , 头痛发热 , 麻疹初起 , 发而不透者 , 升麻常与 葛根、白芍:甘草等同用 , 如《小儿药证直决.闫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 汤;若用于伤寒挟热 , 腹痛下利者 , 又当以升麻配黄连、自芍、黄柏等 , 如《圣济总录》升麻黄连汤 。(《中药学》)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 , 性寒且酸 , 阴虚虚寒泄泻者忌用 。
【用药指归】
1.升麻配对药 , 主要用于治疗表证、痘疹、热毒证 , 清阳不升诸证、 泻痢、牙痛、鼻系诸疾 。《主治秘要》云 , 升麻其用者有四:“手足阳明经 一也;升阳于至阴之下二也;治阳明经分头痛三也;去皮肤风邪及至高 之上四也 。”然金元易水学派 , 以其升阳之功大著于世 , 而解毒之效 , 反 被淹没 , 近世多视其升提良药 , 解毒之妙品 。
2.本品用于虚证 , 升阳举陷多炙用 , 发表透疹解毒宜生用;且辛敞 力强 , 一般风热感冒麻疹已透 , 以及阴虚火旺 , 肝阳上亢者 , 均当忌用 。
3.服用升麻过量可引起中毒反应 , 其临床表现为呕吐及胃肠炎 , 大剂量可致头痛 , 震颤 , 四肢强直性收缩 , 乏力 , 眩晕 , 虚脱及**异常 勃起 。中毒量可致心脏抑制 , 血压下降 , 呼吸困难 , 谵妄 , 可因呼吸麻 痹而死亡 。升麻外用能使皮肤充血 , 乃至形成溃疡 。故临床应控制剂 量 , 内服勿大于30克 。
推荐阅读
- 多肉上色技巧
- 评《中国附子》因其毒而用之
- 黑茶里面的金花是什么
- 岩茶是否越陈越好是不是
- 大黄 升麻 共奏降浊升清散郁凉血化瘀止血之功
- 大红袍乌龙茶的产地在哪里
- 顾渚紫笋茶保健功效
- 香煎银鱼饼
- 升麻的种植技术
- 如何提高升麻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