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字是乐天还是乐天 白居易号什么

【白居易的字是乐天还是乐天 白居易号什么】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与元稹共同倡导了唐代中期的“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他不论仕途如何,都坚守着知识分子的一份良知,平民的苦难生活,始终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 。他所写的诗篇,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被广为传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白居易的字是乐天还是乐天 白居易号什么

文章插图
白居易的字是乐天还是乐天 白居易号什么

文章插图
白居易的字是乐天还是乐天 白居易号什么

文章插图
白居易的字是乐天还是乐天 白居易号什么

文章插图
江州司马青衫湿
宪宗元和五年(810),白居易任左拾遗期满 。他做谏官时,因直言而得罪了不少权贵,很多人将他视为眼中钉 。于是便找借口把他调去做京兆府参军 。这是明升暗降,实际是把他驱逐出近臣的行列,剥夺他进谏的权利 。次年,白居易的母亲病故,他因此要守孝三年 。于是,白居易全家在渭水北岸的一个小村庄居住下来 。
守孝期间,白居易经常与农民往来,因而对百姓的疾苦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段时间,他的生活是清苦的,没有了薪俸,只靠几个朋友不时寄些钱物来资助,以维持家人的生活 。但他的心情是愉快的,在朝中,他感到的是相互欺诈、相互排挤、相互陷害的无情和冷漠,而在这里,他接触的却是勤劳朴实的劳动者,这让他松了一口气,可以在此享受“人情味”,于是他写诗道:“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
三年时间过去了,对于前途的抉择摆在白居易的面前,是就此隐退,还是重新走上政坛?白居易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还是想尽自己之力,有所作为的 。
元和九年(814),白居易又一次走进了长安,他出任的官职是左善赞大夫,这是一个专门陪太子读书的闲官,皇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让他不得过问政事,做好“文职”工作 。这与白居易的初衷又是不相符的 。更加不幸的是,第二年(815),一场风波冲击了他 。当时,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暗中派人刺杀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刑部侍郎裴度 。白居易认为这是国家的奇耻大辱,他难以容忍这种叛乱行为,于是愤然上书,要求捕杀刺客 。当时的权贵,已经对白居易的直言怀恨在心,这次他们抓住时机,借口白居易不是谏官而越职上书与法制不合,对他进行攻击 。最终,一纸令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唐代,司马一职是没有实权的,只是留给被贬官员的一个名号 。
到江州不久,白居易就给老友元稹写了一封长信,这就是《与元九书》 。在信里,白居易对自己几十年的创作活动和文学思想做了一个总结 。白居易认为,文学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工具 。他列举了古代的一些民歌,认为文学一开始就是根植于社会现实生活中的 。文学的价值就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的面貌,帮助人们清楚地认识社会问题 。因此,他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形式主义作品,强调文学要为改善社会服务 。
此外,白居易还谈到诗歌的特点,认为诗歌不是用理论来说服人,而是用深厚的情感来感染人的 。他打比方说,一首诗就像一株果木一样,感情是根,语言是苗叶,声韵是花,意义是果实 。没有感情的诗歌,就是没有根的果木,是没有生命力的 。一首好诗,应该是思想感情和语言艺术的全面结合,而其中特别重要的又是思想感情,它是一首诗的生命和价值所在 。他还特别赞赏《诗经》这部作品,认为其中有很多描写百姓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愿望的优秀民歌,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直接反映了百姓的疾苦,表达了人民的爱憎情感 。
白居易的这些文学和诗歌理论具有进步意义,他的诗歌既有情感,又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因此成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江州司马任上,他写了一首长诗,即《琵琶行》 。末句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如果我们了解诗人的遭遇和处境,就能清楚地知道,“江州司马”就是指诗人自己 。这首诗对后世古典戏曲也产生了影响,元代戏曲家马致远曾根据这首诗写了《青衫泪》这一剧本,清代学者、戏曲家蒋士铨也根据此诗写了剧本《四弦秋》 。直到今天,这首诗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名句,仍为人们所传诵 。
元和十三年(818)十二月,白居易得到敕令,由江州司马升为忠州(治今重庆忠县)刺史 。忠州的百姓生活困苦,白居易到任后,尽力减免徭役赋税,并亲自指导人们开垦荒地,发展生产,使当地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 。
元和十五年(820),唐宪宗去世,穆宗继位,白居易被召回长安 。这次,年近五十的他仍怀着一腔抱负,想担负起治理国家的责任 。谁知,穆宗将其召回,主要是看中了他的文学才能,而不是重视他的政治才干 。白居易几次上书论得失,都被穆宗驳回 。面对此景,白居易有些沮丧,他认为,与其这样庸庸碌碌,不如出任地方官,为百姓实实在在地做一点事 。
穆宗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外调任杭州刺史 。在这里,他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比如疏通水道,解决居民生活中的用水困难,修护堤防,引湖水灌溉田地,等等 。长庆四年,刺史任期已满,白居易被调往洛阳 。临行时,杭州百姓纷纷出门相送,表达不舍的情怀 。
到洛阳不久,敬宗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又接到去苏州任刺史的命令 。于是他再次南下 。在苏州任上,他依旧不忘百姓的疾苦,兢兢业业地做事 。然而,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主动提出辞官的申请,并得到批准 。临别苏州,他写了《别苏州》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 。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 。青紫行将吏,斑白列黎甿 。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 。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 。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 。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此后,白居易又做了几任官,直到武宗会昌二年(842),七十一岁时才正式休官 。会昌四年(844),白居易住在洛阳 。此时的生活是闲适的,但他仍没有忘记百姓的疾苦,于是自己出资,为百姓做了一件大事 。当时,洛阳龙门潭南面有所谓“八节滩”“九峭石”,很多天然的石滩阻碍着船只的通行,为此船工要赤脚下水去推船 。当地的官府,勒索舟民的捐税,只用来享乐,却不顾百姓的利益 。为此白居易自己出资,开凿了龙门石滩,解决了船工的困难 。
次年,白居易又与同在洛阳的六位年过七旬的朋友,组织了一个“七老会”,后来又加了两位,号称“九老图” 。他们饮酒作赋,高谈阔论,成为诗人中的一段佳话 。后世有画家还根据这一题材,绘出了《香山九老图》 。又过了一年(846),白居易卧病不起,不久就与世长辞了,时年七十五岁 。
白居易一生经历了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八个皇帝,享年七十五岁,在当时来说也算是高寿了 。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怀有抱负、勤政爱民的官员 。只可惜,生不逢时,白居易的才能没能得到充分施展,其政治理想更没有实现,但是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一有机会(任地方官员),就为百姓谋利益,从而赢得了百姓的称赞 。他的诗歌作品,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