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茶女11年“炼”就铁砂掌

4月20日早上8时许,38岁的王哥庄居民姜红跟往常一样来到崂池云峰炒茶车间 。常年在车间里劳作,她的皮肤依然白皙 。然而,她那在200℃高温铁锅中翻滚了11年的手,不仅布满了老茧,在高温蒸烤下,还裂出道道裂口,与她的实际年龄极不相符 。11年里,黑色的铁锈早已和她手掌上的老茧融为一体 。
■艰辛:铁锅里“炼”出铁砂掌
“人家电视上耍铁头功,咱玩的是铁砂掌 。”姜红笑着说,由于右手长时间在高温的锅里炒茶,要比左手大些,厚些,显得老些 。采访人员伸手摸了摸,明显感觉到这只手上的老茧十分坚硬 。“都炒了11年了,怎能跟细皮嫩肉的手比呢!”姜红不好意思地把手缩了回去 。
姜红说,1997年这家茶叶厂刚开办时,她就应聘到这里上班 。那时,儿子才3岁,此后的11年里,她每年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呆在了这个炒茶车间 。“开始当学徒工的时候,由于手法不精,手常常会被铁锅烫伤 。老茧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晚上睡觉时,发烫的手根本不能放进被窝 。我以前还曾偷偷掉过眼泪呢!”姜红告诉采访人员,炒茶很辛苦,学好这门手艺,也要好几年,还得忍受高温 。他们社区30岁以下的女子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在家照顾孩子,几乎没有人像她这样选择炒茶的工作 。“我当初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坚持下去 。”姜红说,自己虽然也曾流过眼泪,但却从未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
■体验:手在锅里呆不到2分钟
“炒茶讲究的是用巧劲 。”姜红向采访人员介绍,炒茶要经过筛选、杀青、炒制、焙干等工艺流程 。炒茶除了要掌握好火候外,关键要掌握好手法和力度,在茶叶的炒制过程中,对炒茶师的手法要求特别高,一般没有3到5年的实践经验,别想炒出一锅上等品质的茶叶来 。
下午,正是姜红和同事们炒茶的时间 。姜红戴着口罩,在一口直径一米的大铁锅的四周涂上了一层炒茶专用的乌楸油,三四分钟后,触摸一下大铁锅的锅底,已有些发烫了,姜红把刚筛选好的茶叶一点点地倒进锅里,双手开始翻按、搓揉着青叶 。20多分钟后,大铁锅的温度开始上升,不一会就达到了100℃左右的高温,可姜红的双手依然一刻不停地在锅中翻转着碾压揉搓叶片,过了约5分钟后,锅里的温度达到200℃,她却从容依旧 。
看到姜红的神态,采访人员不禁也想尝试一下炒茶 。但采访人员的手还没碰到锅底,就感到一股热浪袭来 。坚持了不到两分钟,就赶紧将手缩了回来 。
姜红笑着说,其实手掌应该离锅壁有大概1毫米的距离,外行人一般是看不出的,所以新手在一开始炒茶的时候也要经历这个锻炼 。时间长了,摸索出经验来,就会稍微好一点了 。
为什么不戴手套炒呢?姜红说,一般情况下,炒茶是不戴手套的,因为这样不但会影响茶叶的质量,更会影响其外形 。
半个小时过后,采访人员就闻到了阵阵浓郁的茶香味 。十分钟后,带着热气的茶叶新鲜出锅了 。
■打算:将来要开炒茶培训班
炒茶的工作很辛苦,但姜红也有很多高兴的事 。她告诉采访人员,公司曾派她到杭州学习一个月的时间,正是那次外出学习,坚定了她要继续做炒茶工的信念 。对于一个炒茶工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到自己炒出来的茶叶能使别人品尝的时候得到身心享受了 。而这些,姜红都已经得到了 。所以她总结自己对工作的态度是:辛苦并快乐着 。
【炒茶女11年“炼”就铁砂掌】 谈到家庭的时候,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告诉采访人员,虽然一开始家里人极力反对她做炒茶工这份工作,但后来她逐渐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这些年我真的欠儿子很多 。”姜红告诉采访人员,由于每年的3月份到10月份她都要去厂里炒茶,上班早,下班晚,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她一直觉得很欠儿子 。令她欣慰的是,儿子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很理解和支持妈妈的工作 。“我身上这件羊毛衫就是儿子用奖学金给我买的!”提起正在上中学的儿子,姜红的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 。炒茶是个技术活,里面有很多技巧,不仅要熟练,还要用心琢磨才行,姜红说,随着崂山茶在国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一些外地的茶农也开始来青岛寻找炒茶高手,曾有人找到她家里,邀请她去外地传授炒茶经验 。她表示离不开家,对方甚至提出过去进行短期培训也行 。“等有机会了,我就在青岛开个炒茶培训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