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与中国正统茶文化的道统重建

中国是讲究祖宗崇拜的国度 , 强调嫡长相传 。嫡长制度就是中国式的血统制度 , 其核心就是嫡长继承制度 。因袭这一思维 , 在儒家文化上就非常强调道统 , 必须是圣人所说 , 必须是经过正统认可了的师徒相传下来的学说 ,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顽固的道统 。不经道统认可的学说与观点 , 就往往被归为旁门左道 。韩愈之所以在儒家文化的谱系上地位那么崇高 , 是因为韩愈提出了重建因魏晋以来废弛了数百年的道统 , 上承两汉经学下启宋明理学 。其道统学说名篇——《师说》 , 影响深远 , 其对儒家的贡献不在理论上的 , 而是在道统秩序建设上的 。(1)朱元璋废除唐宋团茶制度 , 改行散茶 , 是中国正统茶文化的一大变局 。唐代陆羽的《茶经》一书奠定了中国正统茶文化的基础 。从唐代一直到明朝以前 , 中国主流的茶文化是团茶 , 而散茶归为不入流的茶品在民间流传 。出身贫民的朱元璋觉得团茶制度过于奢侈 , 于是废除了团茶改行散茶 。从此 , 散茶取代了团茶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主流 , 如今的国茶——龙井与乌龙都是散茶文化的杰出代表 。?可以说 , 朱元璋将中国正统茶文化的原有道统一刀斩断 , 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另一个道统——散茶道统 。目前 , 就茶叶而言无疑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因道教与佛教的强势崛起 , 加上五胡乱华等因素 , 两汉儒家经学的传统废弛 , 亟待韩愈这样的大儒来重振儒学 , 为儒学续接道统 。普洱茶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 利用其保留大量唐宋团茶的特点 , 为废弛数百年的团茶文化续接道统 , 从而占据正统文化的制高点 。(2)邦失道 , 而求诸野 , 是普洱茶继承唐宋团茶文化的合法外衣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 。而云南相对中原地区无疑是边缘地带——化外之邦 。但在中国历史上有“邦失道 , 而求诸野”的说法 , 意思是中心地带的文化传统消失了 , 往往可以到边缘地带去寻找 。在社会急剧的变革中 , 中心地带的文化面貌很可能会被改变得面目全非 , 而边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带来的信息阻隔 , 相反会保留大量传统文化基因 。云南作为中原文明的化外之邦就保留了很多纯正的中原传统文化 , 如纳西古乐里就保留有很多唐宋的道教洞经音乐的元素 , 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而普洱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唐宋团茶的活化石 , 这无疑是普洱茶最大的一笔历史文化遗产 , 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之挖掘 , 而怎样续接中国正统茶文化的道统 , 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课题 。(3)一种道统不是取代另一种道统 , 而是通过和平共处形成互补关系 。中国是三教合一的国家 , 儒家与佛教、道教和平共处 , 各有各的道统 , 形成以儒家为主 , 三教互补的格局 。在正统茶文化上 , 团茶道统与散茶道统 , 也可以做到和平共处 , 优势互补 , 共同构成中国茶文化谱系 。普洱茶作为中古的茶文化代表与龙井茶作为近古茶文化的代表 , 将在文化谱系上各司其职 , 共同将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 。(本文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