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并不等于紧压茶、黑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植根于中华大地的茶叶,被中国历朝历代的茶人富有创造的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茶品,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茶叶2000多种,是主要分布于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 。为了有效的区别分类各个茶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徽农大茶学系的陈椽教授依据茶叶加工工艺的不同将茶叶分为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 。(普洱茶作为六大茶类中,黑茶中的一种,一直广受好评,深的茶友的喜爱,然而,有部分的刚接触普洱茶的茶友却不能很好的区分普洱茶的紧压形态与所属分类,认为只要是紧压茶就是普洱茶,所以每每看到紧压茶形态的其他黑茶类茶品自然而然的就认为是普洱茶 。甚至有部分接触普洱茶有些时候的茶客都不能很好的区普洱茶与其他黑茶类紧压茶砖 。紧压茶出现的历史比较久远,根据唐代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的记载,其中,引用了三国时期魏的张揖《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即是中国关于饼茶的最早记载,这也是紧压茶最早的文字记录 。紧压茶的出现是伴随着市场交易而生的,在交通不便,运输、存储条件有限的年代里,为了更加高效的运输茶叶,茶叶紧压形态随即出现 。11世纪左右,四川茶商为了能将手里的茶叶运送到西北等边销地,即将手中的绿毛茶压制成型,以方便运输及存储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湖南湖北等地的砖茶相继问世,湖南以黑砖茶为主,湖北则以青砖为主 。同时紧压茶还兼具有防潮耐存储等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在运输条件有限的当时,为各地茶商降低了经营风险,还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运输成本 。上图为:安化黑茶、茶汤?作为大的茶叶分类,黑茶囊括了几乎所有的紧压茶品,所以黑茶也称作压制黑茶,根据压制的形状不同,分为砖形茶,如茯砖茶、花砖茶、黑砖茶、青砖茶、米砖茶、云南砖茶(紧压)等;枕形茶,如康砖茶和金尖茶;碗臼形茶,如沱茶;篓装茶,如六堡茶、方包茶等;圆形茶,如饼茶、七子饼茶等 。上图为:普洱茶主要形态?黑茶分类中,包含了品种各异,产地众多的茶品,其中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边销茶、云南普洱茶等不同的茶品;细分下来又可分为:湖南黑茶(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黑茶的发酵度一般都是百分之百 。由于紧压形态的产生,黑茶得以远销各地,自唐代开始,黑茶一直是藏、蒙、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同胞日常必需品 。上图为:泾阳茯砖茶?作为紧压茶的一种,我们已经很难考证普洱茶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紧压形态的,单是从紧压饼来说,上面讲到过,在三国时期茶饼这一紧压形态就已经出现 。到了宋代,为了改善蒸青饼茶在生产过程中,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关于茶饼的文字记录再次出现,宋代《宋史·食货志》记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 。到了明代,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与1391年下诏,废除龙团贡茶而改贡散茶,这里所指的“龙团贡茶”即属于茶饼范畴,由此蒸青散茶在明朝前期非常流行 。以上信息我们看出,茶饼的出现已经是有些“年头”的事了 。上图为:马帮驮运的普洱茶饼?既然我们不能给出明确的普洱茶紧压形态产生的具体时间,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了解普洱茶为什么会发展出紧压形态呢?众所周知,晒青毛茶如果不经过紧压成型(团、饼、沱、砖),即使存放时间再长,也只能是普洱茶的原料,不可能成为普洱茶 。那么,晒青毛茶经过“渥堆”发酵后,其“出堆”的散形茶算不算普洱茶呢?答案应当是否定的 。原因有二:其一、“渥堆”的散形茶属人工快速发酵,存在发酵过程不完全,及发酵过程偏重“催熟”的弱点 。因此,只有将“出堆”的散形茶再紧压成型,使其仍然进入自然发酵的过程,才能弥补其不足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种实验:将陈化七年的散形茶(熟茶)与紧压茶(熟茶)进行冲泡比对,会很容易地发现,无论是汤色、香气、滋味及润滑度,紧压茶的品质都远远高于散形茶 。其实,我们应当清楚的是:“渥堆”工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普洱茶就可抛弃紧压成型——这一发酵的“载体”,以散形茶形式出现 。它最大的功绩,是将“载体”发酵时间“缩短”而已;上图为:散形普洱茶(生茶)?其二、“渥堆”后的散形茶,如果不紧压成型,又会回到空气的裸露之中 。因为缺少厌氧的环境,只能与红茶一样,会出现木质化戓碳化的过程,保存时间相比紧压茶短 。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上讲,普洱散形茶,不管是晒青毛茶,还是“渥堆”的熟茶,不经过紧压成型及后续陈化,只能是普洱茶的原料 。离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尚有很大的距离 。
我们应当知道,普洱茶紧压成型只是生产过程的完结,而非发酵过程的结束 。这就要求普洱茶紧压成型的“样式”,必需符合后续发酵的要求——即发酵“载体” 。?在此基础上,第二位的才是外观美感的要求 。这是因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存在有氧菌与厌氧菌的转换的要求,晒青毛料是以有氧菌群为主,而普洱茶更重要的后续发酵是以厌氧菌群为主,因为只有在厌氧菌群的“参与”下,普洱茶才能出现其独有的衍生物质,而这些衍生物质是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因子” 。而厌氧菌群存活与“工作”的前提,是厌氧条件 。因此,紧压成型的模式必需符合厌氧菌的“工作条件” 。先人为我们留下了“团、饼、沱、砖、膏”这五种普洱茶主要形态 。形成了普洱茶紧压成型以圆形为主要特征,使发酵产生最佳的“工作效能” 。普洱茶紧压成型这五种形态,除砖茶以外,都带有明显圆形特征 。如团茶外形似满月状,饼茶近似半月型,沱茶则接近碗形(半圆状) 。这种圆形为主的特征,不仅是为了外观的美感,更多的是附合发酵的要求 。因为微生物的发酵忌平面和直角,最适合的“工作空间”是以圆形为主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普洱茶紧压形态的出现,是为了让普洱茶更好的后续发酵,无论是何种形态的普洱茶,除了具有历史传承的因素外,更多的则是让压制成型的茶品在以后的日子里充分的陈化并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