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藩的故事—大医精诚,医者仁心( 二 )


 
“徐老的方子仅有十余味药 , 7服药也只四五十元 , 但效果显著 , 是中医救了我的命 。 ”方联喜说 , 徐景藩对患者如同亲人 , 每开一味中药 , 都要反复斟酌 , 总是把最佳配伍的药方给每一个患者 。 同时 , 自己还一丝不苟地核对药名、药量 。 患者非常信任他 , 常常半夜来挂他的号 。
 
当病人和家人都需要照顾时 , 徐景藩往往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 一次 , 他的妻子突发眩晕病 , 一连4天卧床不起 , 3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 。 而此时此刻 , 他为了抢救危重病人 , 已经连续在医院工作了3天3夜 。
 
· 衷中参西 开拓创新
在传统与现代医学间走自己之路
 
潜心脾胃病诊治研究60余年 , 首创“糊剂方卧位服药法” , 解决食道炎中药附着难题 , 对胃肠、肝、胆、胰腺等脏腑病证形成了自己独特见解和辨证方法 , 一些成果先后获省部级多项奖励 。
 
1958年 , 徐景藩参与创建医院内科教研组 , 在繁重的医疗工作基础上兼任课堂和临床教学任务 。 他积极倡导学科分化 , 1986年在原有脾胃、肝胆病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医消化科 , 他坚持“多方位研究、多学科结合” , 使其先后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脾胃病专科”和“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等 , 使该院脾胃病研究在国内位居前茅 。 如今 , 该科成为全国唯一的脾胃病研究基地 。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 他带领研究生对胃脘痛的病因病机和辨证客观化等展开科研工作 , 一些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多项奖励 。 他还编写著作10多部 , 发表论文130余篇 。 古稀之年 , 还著有《徐景藩脾胃病治验辑要》 , 已多次重印 。
 
理论上有所思悟 , 临床上也有不少“绝招” , 徐景藩首创的“糊剂方卧位服药法” , 让病人甚至同行叹服 。
 
一患者食道发炎 , 疼痛难忍 , 用了各种方法 , 效果一直不理想 。 徐景藩不断研究 ,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改进剂型和服用方法 , 取得了较好疗效 。 这种服药法把汤药变成糊状中药 , 服用后又利于药达病所 。 过去医生都为药水无法留在食管部位而头疼 , 如今有了初步改进 。
 
治胃病 , 徐景藩主张从三型论治 , 参用护膜法 。 治疗以便泄为主证的慢性结肠炎 , 他创“连脂清肠汤”内服和“菖榆煎”保留灌肠法 。 治疗残胃炎症 , 创制“残胃饮” 。
 
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是徐景藩的一贯做法 , 如诊治肝病重症阴虚膨胀 , 他采用内服、鼻饲、外治用药、针刺并进以及运用养阴利水方等方法 , 取得较好效果 。 对于胃脘疼痛者 , 他选用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针刺 , 或结合耳针治疗 , 效果明显 。 有些难治病症还兼用泡足方法 。
 
徐景藩认为 , 中西医各有所长 , 应该相互补充 , 要运用和借鉴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 , 更好地为中医服务 。 他联系现代医学对胃生理功能的认识 , 提出“胃能磨谷论” , 临床上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治疗急性胰腺炎 , 他采用清化通腑消滞法和外治法 , 颇有良效 。 他也常将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辨证的基础上参用于临床 , 提高了治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