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心得体会总结

1、急求中医养生心得1份,3000字,急,采纳给分,大学用,谢谢
中医养生心得体会 
 
中国的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共用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症型,同时,中医坚持以辩证法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影响在于不但能够帮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且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只是着眼于治病,而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

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历了长达数个月的妊娠反应,在此期间,她只能进食稀饭,同时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其他别的有益的补充,因此,出生以后我三天两头感冒,从小学开始就明显感觉在冬季的时候四肢发凉,终日精神不振,天气一变化就会头痛,而且会持续数天之久,乃至于我不上课也无需请假 。之前由于嫌中药熬制麻烦,我家人大都带我去看西医,做胃镜、胸透,拍头部和颈部核磁共振,但是结果显示一切良好,医生也仅仅开了一些常规的药来吃,效果几乎为零 。进入高中阶段,可能是由于功企业家的养生之道企业家养生之道...企业家养生之道..课负担过大,每天下午5点左右都会准时头痛,整个颈部和头部都十分冰凉,必须有一个人为我不断按摩才能缓解疼痛,否则就会有强烈的呕吐感 。由于我家有偏头痛的男性遗传倾向,我父母也只能干着急,能做的只能是按摩和炖天麻汤 。直到我表姐的公公,一个在湖南承包医院的老板知道我的情况后,替我请来了他们旗下最有名的中医来为我诊断,其结果是:我的头痛并非遗传,而是由于“先天之气”不足造成阳气不足引起的,“气”不足则血气不通,关节僵硬,经络郁积不畅,所以就会精神萎靡,脸色泛黄,四肢发凉;而下午天气转凉或者气候变化的时候,风邪之气就会乘虚而入,而阳气不足,晚上睡姿不正确所造成的颈部和肩部不适,使得头部成为身体中最为脆弱的一环,风邪之气从肩部和颈部进入,进一步到达头部,这才是我长期头痛的根本原因 。找到病因之后,医生认为我需要补 “精、气、血”,多管齐下治疗:首先,为我开出了一连串不知道具体是何物的食材,要求每天两顿饭通过与不同食物搭配来吃,接着,拿出一些经过秘方制作的药粉,要求我每天晚上泡脚,每周“蒸一次”,最后是每3天进行拔火罐、针灸和推拿,同时建议我泡枸杞和桂圆干作为日常的饮品,这样持续近2个月后,我感觉精神好了许多,不再感觉腿部僵直无力,食欲也好了许多,最为重要的是,头痛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下降了许多,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除了拔火罐之外,我继续坚持食疗和泡脚,使我在高二那年暑假后不久彻底和头痛告别,使我免受身心的煎熬,也使我的体质好了许多,甚至连感冒也很少发生 。如果不是中医,仅仅靠西医,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 


对于中医关于“人”的看法和诊断方法,我深以为然 。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就会表现出病理的状态 。而在治疗疾病之时,中医并非像大多数西医的观点那样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而是认为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 。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 。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

因而从来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 。    2008年春夏之交,我的父亲开始了其长达近3个月的咳嗽,一开始仅仅认为是室外天气太热,室内冷气太大所致而引起的热伤风,因此不以为意 。一周以后,随着流鼻涕等感冒的伴随症状的消失,咳嗽却开始严重,继续吃感冒药和消炎药也不见效,经过多次的西医诊断,判断为慢性咽炎发作,于是进行胸透、吃吴太咽炎片和阿莫西林,但是咳嗽还是止不住,又经过一位老西医的诊断后认为是过敏性的咽炎,加开了几种抗过敏的白色小药片,一开始咳嗽被压下去了,但是那个尾巴怎么也去不掉,反复多次后又变得严重了,最后还是一位老中医解决了这一难题,他采用中医经典的四诊法来断症:我老爹面色虚浮,眼袋浮肿,表明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休息不足;舌苔白中带黄,显厚,表明胃气郁积,观看喉咙情况后认为咽炎无法引致这么严重的咳嗽,通过询问,得知我爸三餐不规律,在外应酬过多,油腻和鱼腥的东西摄入过多,同时,由于体质不佳,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寒气积聚,加剧了胃气的郁积,而过多的胃气由于消化功能不佳只能上行,对喉咙进行刺激,使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转变为胃气引起的咳嗽而难以被发觉,西药的功能仅在于消炎,而无法平抑胃气,这才是咳嗽长期未愈的根本原因 。这位老中医一改之前消炎的用药方针,先开了三帖中药来消除积食,加大肠胃的消化和排出能力,同时要求我父亲在最近两周之内减少在外应酬的次数,加大对粗粮和蔬菜的摄入量,并且减少工作量,增加睡眠时间,然后开了几服药来抑制胃反流、反酸,用归脾丸来增强脾胃的功能,仅仅过了两周,喉咙部位的不适感基本消失,咳嗽也基本得到抑制,甚至连由慢性咽炎引起的刷牙的呕吐也好转了许多 。 


然而,现在社会,人们对于能够迅速痊愈比以更小的代价痊愈看的更重,而西医快速见效的特点也迎合了现在大部分人的心理,再加上其他原因,使得中医的发展面临尴尬的境况,人们往往是经过多次西医诊断无效之后才想到中医,但是,此时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需要我们引以为戒:我们不应该忽视中医的疗效,应该加大对中医的保护和发展,才能保证这一学科得以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 。
2、如何对中医经络的认识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络理论是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一般认为,其形成与疾病的症候、针感的传导、按摩和导引的应用以及古代解剖知识的结合等有关 。这一理论与脏腑、气血等基础理论一起,对中医各科特别是对针灸的临床辩证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
经络系统密切联系周身的组织和脏器,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曾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这里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的重要性,可理解为经络系统有三方面的功能:在生理方面,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功能;在病理方面,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功能;在防治疾病方面,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功能 。
经络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防疫等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整体的医学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自觉地应用当时的科学,即五行(金、木、水、火、土)学与天文地理中的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地脉及天人合一思想等取得的丰硕成果 。
古代医学家认为,生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也不例外,其运行规律应与天地万物完全统一 。这种一元论的观点指导着中国古代的医学,使之与当时的物理、天文、地理和哲学等学科紧密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以经络藏像学说为核心的一整套医学理论 。
令人惊诧的是,用以创建现代医学(西医)的解剖方法,似乎对认识经络根本无能为力 。不仅手术刀不能帮助人观察到经络及运行于其中的“气”,而且无论哪一种现代的精密仪器似乎都无助于人观察 。于是,不少人对经络与气的存在表示怀疑 。
其实,经络(及运行于中的气)人皆有之,它们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一定条件下能感到 。我国科学家发现,对经络敏感的人约占(全人类)1%,另外99%的人虽不敏感,但有所谓隐性经络感传现象 。在手指和脚趾的12经末端通上微弱电流,再用力在体表轻轻叩击就能在体表找到12条与其他部位不同,具有特殊感觉的线,这就是隐性经络感传线 。同理还可找到另两条隐性经络感传线 。实践表明,人人均有14条隐性经络感传线,而且几乎人人的位置都相同,并且常年不变 。令人惊奇的是,这14条隐性经络感传线几乎与古人标示的经络完全重合!
我国科学用现代科学实验检验了经络存在的客观性 。中国科学院一位科学家设计了一套能测得几个光子的高度敏感仪器,发现隐性经络线是一些善于发光的线,它们发出的光子是非经络线的2.5倍 。隐性经络是些低电阻线,其电阻比两侧的皮肤低;隐性经络线具有特殊的导音和发音性能,振动后能像琴弦那样发生高亢宏亮的声音;隐性经络线皮肤表面的温度有时与非经络线有很大的差别;注射示踪元素到皮下的经络线上,示踪元素将在经络线上沿经扩散 。
我国著名皮肤科学家、经络学者李定忠教授观察了305例循经皮肤病,发现皮肤的理论性病变沿经络循行路线产生 。这一发现在国际医学界引起巨大震动,日本还专门为李教授出版了专著《经络现象》(上、下册) 。
经络研究目前还处于唯象学的阶段,远未达到将经络、穴位和气是什么清楚地呈现在每个人眼前的水平,即远未达到能揭示经络谜底的水平 。还须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手法,对经络、穴位和气的物理特性作深入的研究,积累材料,才有可能揭示其实质 。
经络在人体上具体的解剖结构迄今还没有找到 。经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目前仍是个谜 。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经络的实质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许多假说 。
经络与神经体液相关说认为前人所理解的经络,主要是指机体的功能联系,其物质基础乃是神经和神经体液 。实验证明,穴位与经脉,在形态上均与神经有密切关系,针感和针刺效应也有赖于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 。因此,这一假说也叫神经论 。按神经论观点,各种经络现象均可用神经反射活动加以解释 。
除经络神经体液相关说外,第三平衡论、生物电场论和经络控制论也是几种引人注目的假说 。虽然它们远不及前者被广泛地加以研究,但其观点立意新颖 。一旦经络之谜被解开,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将不可避免 。

经络的形成和中医的形成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而来.比方说某个人胃痛,在某次无意按着某个地方,胃就不怎么痛了,随着时间的过去,人们发现的这种地方越来越多,此时人们发现同一个脏腑病变,可以治疗这一病变的地方有很多个,于是人们将这些地方连起来.于是就出现了脏腑经络如胃经,小肠经,心经等,过后人们又发现,有些连线有规律,有些又没规律.根据表里的不同,古人运用阴阳学说将这些有规律的经络,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阴阳学说与藏象学说相结合,就形成了十二正经,而那些分布不规律的经络就是后来的奇经八脉.再后来人们又认识到这些经络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于是相对于十二正经,其分络就是十二别络,加上任,冲二络用及脾大络,人们将其称为十五别络.而这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以及十五别络就构成了今天的经络学说.
3、中医心得体会作文800字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吉学成
中医心得体会作文800字
篇一: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篇一:>培训>心得体会范文转眼之间,为期两周的培训工作已经悄然落下了帷幕 。而我却依然沉浸在培训带来的兴奋之中,久久回味着这段日子里所发生的每一件令人深有感触的事情 。众所周知,电工作业是一种高风险的作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酿成惨重的事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为此公司领导特别关注对我们新员工的培训工作,不仅给我们准备了培训用的教室,还安排了师傅和技术骨干为我们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后来我们才得知为我们授课的师傅们是相当忙碌的,好像正在赶工程,他们是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给我们授课的 。听到这些,我们每位新员工都心存感激 。理论知识课结束后,公司还专门为我们安排了实践课,包括导线的各种接线方式、电缆头的制作、电机一二次回路的接线等等 。动手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师傅们都是悉心传教,每当我们有什么问题时,师傅们都会耐心的为我们解答,不厌其烦,直到我们再也没有疑问为止 。经过十几天的相处,他们那种认真、敬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着实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动而钦佩,仰慕之心油然而生 。培训过程中,公司领导姚总、周总还多次来到我们的培训基地,送来他们对我们亲切的关怀 。每次到来时,领导们都要询问我们培训所需物品材料是不是足够,是不是还有其他什么需要的 。看他们对我们如此的关心,倒不像是领导对待下属,

春节渐渐临近,,“些感叹:又是一年了”,“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年龄越大,光阴流逝愈快,感受愈深 。一天又一天,当然太阳都是新的,但日子却无声息地消失了,就像水滴融进了大海 。虽说平日里每天都撕下那一张,可是谁也理会不到那是自己的生命计量单位,而它?正象漏斗里的沙子一样越来越少 。但心里仍有一丝激动,那便是对来年的期望 。????在新年的第一个早晨,照例的家族大聚会,热闹非凡的酒楼布满了红色的喜悦,恭喜,新年好,身体健康的话语络绎不绝,跟各亲戚拜过年后,自然口袋涨满了红红的利是,笑嘻嘻地,此时便感到春节的好 。大人聊天,小孩玩耍,平日不常见面,现在聚到了一起,感到了团圆美满,想想这春节便是连通我们的桥梁 。?
??而新年的最后一日——元宵节 。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 。虽然那天的天气有点冷,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只见到处都是灯笼,五光十色,看都看不过来 。瞧,那???过完新年,又在岁月的长河添上了一笔,,瞬间而来,我们似乎要对自己做一些清点,因为时间过去了,才知道不能回来,给自己多一点自信鼓励,使梦想更接近一点,让希望实在,让生活快乐,也要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年望年望年年望,把希冀寄予来者,想必人同此心 。成功者,便就此满足了么?不!好戏还看明年,明年决计要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于是心便鼓动成一只壮壮的气球,努力地滚动着飘忽着 。劳而无获者呢?没说的,只待来年能重整旗鼓,再添起色 。然而,来年复来年,来年何其多,除非作古
4、学习中医后的感想80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 。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友们学医的初衷 。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单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
在这个处处追求效率的时代,还原中医的本来面目,破除中医迷信,节约后来者的精力和时间,就是我现在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 。唯其如此,中医界方可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才能发扬光大 。
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先从端正态度开始 。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说过,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强调的是,下面这种学习方式适合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系统掌握中医体系的人,也适合已经学医几年,或者读完了中医院校还一头雾水,愿意重新钻研的情况 。
一,先宏观后微观 。
一定要先对中医的学术体系有一个整体的大概印象,先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然后再去学习具体的知识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种秘方,技法当中,纷纷扰扰,一锅浆糊 。
临床上遇到很多医生已经号称可以攻克绝症了,结果自己得了感冒,还分不清是风寒还是风热 。基本的概念都是一塌糊涂,如何能够登堂入室?
二,培养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强调死记硬背 。
中医学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诵大量的内容,而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体会是中医学里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是不多的 。远远不如法律,外语等专业 。
很多内容,理解以后就会记得,而没有理解,记来何用?当然,理解也是分层次来的,先浅后深,先一般后特殊 。
中医知识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时间都有限,一个医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学,也不可能什么病都会治,关键是能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建树,善莫大焉 。
我记得当年背了好几百个处方,但是临床根本不怎么用,现在还能背的处方不会超过50个吧,也没有临床开不出方的情况,呵呵 。
学习方剂的问题,我以后会单独论述 。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一个临床医生真的不需要学那么多处方 。千招会,不如一招精 。一方融会可变数方,一法学透可变数法 。
很多老医生喜欢炫耀自己当年是如何过目不忘,博闻强记 。先大量的背诵,以后慢慢理解,对于幼儿学医,这个当然是有道理的 。
但如果是成年人记忆力差,理解力强,就不应该这样学 。何况这些出口成章的老先生很多人临床水平真心不怎么样,可惜了背书受的那些罪哟 。
传统的学习方法,打杂三年,抓药三年,抄方三年,动不动十几年以上才可以出师 。真正学医的时间并不多,这些规矩里面,包含着对学徒劳动力的残酷盘剥 。
而我以为,一个完全没有医学基础的人,中等资质,学习条件和方法合适,三年就可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
这是我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 。至于执业医师考试,我指导的几个学生都能超分数线近一百分过关 。也可以证明这一套方法对付应试教育还是同样有效 。
三,保持批判的精神学中医 。
一定在建立好自己的医学体系以后,再去研究各家学术
对前辈的经验,带着怀疑的态度学习,以临床疗效来验证 。
凡是科学的体系,一定有可以理解的逻辑,无法理解的东西,可以存疑,先放一放 。
这是因为你没有一定的基础,无法分辨是非,轻易转进中医各家学术的嘴仗里,除了更糊涂,没有别的收获 。
我常常说看一个人学医的水平,看看他买了些什么书,可以得知八九,也是这个意思 。【中医经络心得体会总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