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六记之家山问茶

一提及江南,心中便浮现出六朝那些达人君子的身影,而那些翩翩之士,手中多数时候是拈了一杯茶的 。古谚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或许茶亦如是,仿佛离开了茶,那意象的画面中就少了些许的风雅 。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曾说:“每当提到古希腊,在每个有教养的欧洲人的心目之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般的感觉 。”自魏晋士人南渡及至唐宋,江南逐渐成为了中国之文化重镇,也进而成为哺育着中国人心灵的文化家园 。而在这家园之中,茶的地位不可或缺 。江南,那诗意的家山,那绵延如睡梦中少女般起伏的群峦,孕育了那般的茶之精灵,一遇见凡间,便成就了诸般茶的传奇 。
对于寻常人而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用品 。而在文士生活里,琴、棋、书、画、诗、酒、茶七件雅事,则仿佛通往着形而上的路径 。喝茶最初本意是为了解渴,而品茶则是为了蒙养和提升心性 。生活里,有时像在喝茶,是为满足生存之需要;有时像在品茗,却是为了精神境界之需求 。因此,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过“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的句子,把茶益于身心之功效一语道破 。
江南多绿茶,无论是著名的浙江的西湖龙井、安吉白茶,还是江苏的碧螺春、阳羡雪芽,抑或安徽的六安瓜片、黄山毛峰,江西的庐山云雾、浮梁仙芝,这些充满诗意的名字都样貌迥异,各具味道 。从季节来说,茶多酚为明前茶和雨前茶 。明前茶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 。但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明前茶就更显珍贵了 。采春茶也是一件费力之事,一个熟练的采茶女,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12两,一斤干茶有36000颗嫩芽,故此春茶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 。“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对江南一带普通的炒青绿茶来说,清明后,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季节 。
现在许多茶,都因为某种历史的原因几近消失 。以江苏宜兴的阳羡茶为例,随着地名的更迭,现在只有较少人知道,远不及其它江南绿茶闻名 。而早在东汉末年,就已有宜兴生产阳羡茶的记载 。唐代,宜兴以产“阳羡茶”作为贡品而名闻于世 。唐肃宗年间,茶叶权威陆羽品尝了此茶之后,认为阳羡茶“芬芳冠世”可以上贡给皇帝,于是阳羡茶被列为贡品 。在陆羽的《茶经》中还记载:“常州义兴县生君山悬脚岭北峰下”,可见唐代阳羡茶之盛名 。宋代,宜兴茶叶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大文豪苏东坡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的诗句 。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 。清代随园老人袁枚善于辨茶,他非常喜欢品茶,且皆有独到见解 。袁枚65岁以后开始游览名山大川,尤其在游历江南时节,于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尝遍各地名茶,并且记载下来 。他写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 。”
中国是茶的故乡 。不仅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而且把茶的品饮文化发掘得千变万化,装点着优雅的生活品质 。江南的茶是婉约柔媚的,究竟是江南的人文风物,滋养了茶的华美纯然;还是茶的甘醇澄澈,润泽着江南人钟灵毓秀,不得而知,但江南茶以大自然精灵般的高贵,与人文气息交织融合,始终是人们倍加喜爱的精神佳侣 。
【江南六记之家山问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