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知识大集锦掌握这些少生病
春华夏长,秋实已成,粟黄粱红,一派丰盈 。自然界万物因成熟而阳承收敛,阴精蓄,及至严冬,天寒地冻,万物蛰伏,阳气潜藏 。人体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就在秋冬之际顾护阴气,其收敛潜藏,来年生发的物质基础 。
这种适应四时阴阳,顺生长收藏自然规律的之道,就是《内经》“秋冬”的真谛所在 。
具体而言,入秋以后,宜早睡早起,安神宁志,精神,以顺应秋令的,保养机体的适应能力,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
若平素感觉唇干舌燥、口渴欲饮、舌红少津者,为胃阴不足,宜予益胃汤(生地、沙参、麦冬、玉竹、冰糖)以生津液,养胃阴 。
若口干鼻燥、干咳无痰、舌干无苔,为肺阴不足,予百合、麦冬、雪梨干之类,以养阴润燥,甚者与清燥救肺汤加减 。药用沙参、麦冬、玉竹三味,清养肺胃,也深合秋冬养阴之旨 。
经过一段漫长酷暑流汗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物质耗损了 。立秋以后,秋送爽,人们的食欲逐渐增强,希望多吃一些,吃好一些,补补给身子造成的亏空 。虽然补身子确实有益于恢复体力和体能,是,如果补益不当,将会“秋胖” 。所以,贴秋膘宜防秋胖 。
美国耶鲁大学的研小组认为,在进餐之20~40分钟,吃一些水果或饮上1杯果汁,可以顺利又无痛苦地防止因进餐过多而诱发的肥胖 。由于在水果或果汁中富含果糖及葡萄糖,同属“单糖”,可以地被机体吸收“运作”,使因强体力或脑力劳作而减低的血糖得以恢复,满足肌体对热量与血糖的紧迫“渴求” 。
【秋季养生知识大集锦掌握这些少生病】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 。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 。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 。因,秋燥宜注重精神调养 。
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使志安宁,以缓秋,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精,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在秋季的日常中,一方面宜早睡早起,参加户外活动,舒展筋骨,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安静心神;另一方面宜注意培养的乐观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这一多事之秋 。
秋愁是一种季节性心理疾患,宜通过食疗加以消除 。现几种消除秋愁的食疗方 。
第一,糯米大枣粥 。糯米60克,红枣20克,桂圆10个,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
第二,莲子桂圆百合汤 。莲子适量,桂圆肉7~10个,百合3颗,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10分钟,加入冰糖适量,拌匀,即可食用 。
第三,鹌鹑枸杞汤 。鹌鹑1只,去毛及内脏,清洗干净;枸杞20克 。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浓汤,即可吃肉喝汤 。
第四,野鸭郁金汤 。野鸭1只,去毛及内脏,清洗干净;郁金10克 。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浓汤,即可吃肉喝汤 。
不少人在秋季会感到咽部干燥发痒,好像有东西堵塞着,不时呛咳出少量的痰液 。其实,这就是因秋季干燥而引发的慢性咽喉炎,中形象地称之为“梅核气” 。
二是戒除烟酒,避免不良的刺激,并经常用盐水、苏打水、硼酸水漱口,注意口腔清洁;
夏秋之交,热而多雨,湿气较重 。过盛,很容易伤人致病 。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热蒸水湿上腾,不断地侵袭身体,而导致生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 。
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不要在树下、河边及其他阴暗潮湿的长时间坐卧休息和露宿 。居室和场所应注意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 。在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 。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 。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祛湿气 。
推荐阅读
- 秋季养生应该吃什么
- 夏秋季是脱发高峰
- 秋季防燥吃什么
- 秋季常按8大穴位保健康
- 职场丽人养生保鲜小妙招
- 男士上班族养生是非常重要的
- 冬季宝宝养生可以经常喝粥
- 「每天学点养生」每天做到这三步,可以祛湿、排浊、补气益健康!
- 养道|“冬补不如补霜降”,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时刻到了!
- 秋季吃什么润肺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