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逐渐长大很多爸爸妈妈会把孩子送去幼儿园,不过幼儿园是几个老师照顾一群孩子,爸爸妈妈对幼儿园不是很放心也算是很正常,不过却有一些家长会借机恐吓宝宝,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那么孩子即将去幼儿园怎么说好呢,虎妈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推荐 。
孩子要去幼儿园最不能说的三句话
孩子送幼儿园前这些话千万不要讲 即将入园的孩子怎么做好
01“再不听话就送你到幼儿园,让老师收拾你!”
很多家长自己小的时候,都是受着“恐吓教育”长大的,当自己做了家长后,对孩子的教育也无形中被幼时经历影响着 。
比如,当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往往脱口而出就是一句:“再不听话就送你到幼儿园,让老师收拾你!”听起来好像没啥毛病,然而却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这样的印象——
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只有不听话的孩子才被送到幼儿园;老师是个很可怕的人,专门惩罚小孩子……
每一次家长说这样的话,孩子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恐惧」就又得到一次强化,时间一长,抗拒入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02“等你上了幼儿园,就没现在这么开心自在了 。”
孩子入园前,有些大人喜欢逗着孩子玩儿,说:“等你上了幼儿园,可就没现在这么自在啦!”
虽然在大人看来,这只是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但却让孩子入园前就形成了一种恐惧:幼儿园会限制我的快乐和自由 。
其实可以逗孩子玩的方式那么多,真的没有必要将孩子入园后的生活跟现在进行比较,还要不负责任地得出这么个「负面」的结论,助长孩子对幼儿园的抵触 。
03“你再这样下去,到了幼儿园怎么办啊?”
有些家长自己前期没有用心(或者正确的方法),去教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但等到他们发现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其他孩子弱之后,又会反过来责怪孩子——
看到孩子快入园了还不会穿脱衣服、不会自己吃饭……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牢骚 。但是这样说,不仅会让孩子对自己的“笨拙”懊恼,失去自立的信心;
而且会让他们觉得:幼儿园没人会管我,遇到困难没人会帮助我……从而产生强烈的「无助感」,更加抗拒入园 。
事实上,孩子学习自立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当他们1岁之后,就应该慢慢让他练习一些自理技能了,而不是到快入园了才来“突击”;看孩子学不会,一时心急了还反过来责怪孩子 。
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工作推荐
1、做好准备,逐步过渡 。在入园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逐步做好心理上、生活习惯上和能力上的准备工作 。比如带幼儿去参观幼儿园的环境,用积极的语言介绍幼儿园的生活 。不要拿老师或幼儿园作为做规矩的“杀手锏”,说一些恐吓孩子的话;改变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就尽可能地与更多人接触,而不是事事都依恋家里的某一个人 。
2、正确认识,冷静对待 。孩子刚上幼儿园,难免有哭闹、情绪波动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 。但是有些家长却感到特别心疼,一看到孩子大哭大闹就不由自主地跑过去安慰,即便勉强离开了也放心不下,老想着去看一眼,其实这是不必要的 。父母越舍不得,孩子焦虑感便越强,越不容易适应 。那么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才能使孩子良好的适应 。
3、多给孩子讲幼儿园有趣的事,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
4、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环境,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孩子初步的适应能力 。
5、当然家长可以给他做思想工作,最好邻居的小孩也有在一个幼儿园或一个班的,一起去幼儿园,回来后让他们一起讨论今天幼儿园发生的趣事,一来一去熟了后两个孩子一起去幼儿园,彼此有了依靠就不会再哭闹不止了 。
怎么让孩子适应幼儿园
1.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自己吃饭,训练他们自己尿尿等各种生活自理的能力,并将宝宝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调整到与幼儿园作息相一致,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在入园后的焦虑与自卑 。
2.入园前与宝宝一起准备上学的用品
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可以跟他一起购置上学的用品,如书包、文具、衣服等,以增强他们对上幼儿园的期待 。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提前带他参观一下即将要去的幼儿园,并告诉他:“宝宝即将也要在这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学、玩耍了 。”从而消除他们对环境的陌生感 。
3.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特别是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父母可以鼓励他们先在小区里与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等 。另外,也要教宝宝在幼儿园当遇到有需要老师帮忙的地方时,一定要敢于表达,如还不会自己尿尿的孩子在有尿意时要告诉老师,身体不舒服时要跟老师讲等等 。
4.父母应该多点给予正面的引导
在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可以向宝宝描述幼儿园的趣事,让宝宝对上幼儿充满期待和向往 。宝宝从幼儿园回来后,爸爸妈妈也应该多引导宝宝讲一些幼儿园里发生的事,而尽量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有没有想妈妈之类的话 。
5.父母应该加强与老师的联系
宝宝上幼儿园后,家长应加强与老师的联系,一方面可以告诉老师宝宝在家的一些习惯、爱好、性格等,以便老师能尽早了解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