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汤 补晓岚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方

三四十年代来到重庆,在那里当老师补小兰的老中医(1859-1950,四川遂宁人,晚年定居重庆。耳朵给我讲了,然后我想起来了,题目是《和老师一起写》。分为几个段落。公之于众,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1.
胃寒疼痛
(1)毕成茄子粉。扁鹊舒心治疗胃寒有滞。药物:龙葵15-24克、高良姜15-24克、肉桂6克、厚朴15克、陈皮15克、丁香9克、桔梗9-15克、三棱6克、香附15克、甘草9克。
加减:60-125g;阴黄证者加茵陈;便秘用九君6-9g;30-60克;吴茱萸是为横膈膜下又冷又痛的人和两个想喝热水的疑病症患者而添加的。轻度胃痛者可减少三棱用量2-3g。
(2)加味理中汤。治胃寒,少吃。药物:白术15g、党参15g、砂仁9g、豆蔻6g、花椒3g、甘草9g、生姜9g。水煎服,一日三服。砂仁、豆蔻、胡椒研成细粉,饭后用温开水吞服。
(3)柏桐汤。《伤寒论》治疗胃寒积水。药:干姜30克,附子24-36克,葱7根。注:姜用大火煎一小时。尝完一滴大麻,加洋葱煮一刻钟,每次100ml,一天三次。
(4)备急丸,加肉桂方。在钱进方耀,我们治疗感冒,并停止喝剧烈的疼痛。药:大黄、干姜各60克,肉桂、巴豆霜各30克。将四味药研成细粉,蜂蜜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丸重0.1g),用温开水送服,每日两次。
(5)补一滴。在中国藏经中,治疗气滞、血瘀和食积。药:广木香、莪术各250克,干漆炭30克。(破锅里的火会把烟烧灭)是细粉。过100目筛后,米糊大如黄豆般的小球(每球重0.15克)。每次服用4-5粒,一天三次,用温开水冲服。
2.
【清中汤 补晓岚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方】胃热疼痛
(1)黄连剑波汤。用于补小蓝经验方,治疗胃热微痛。药:黄连9克,荜茇3克,白芍15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4次,每次80-100毫升。
(2)海默石丸。饮鸩止渴和吃油炸在补小蓝经验方治疗。药物:硝酸钠和明矾等分,炒匀,研磨。米糊是一种药丸,如大豆(每粒重约0.15克),每天服用5-6次,每天3次。注意:盐加热时,会产生火焰。提前准备一碗醋。如果有必要,用醋在嘴里煸炒,可以熄灭它的火焰。翻炒,翻炒四五次。
(3)仲卿汤。《同治方》治胃热之痛。药:黄连6g、炒栀子、陈皮、茯苓、炒香附6g、甘草、豆蔻3g。水煎服温药,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
(4)万兵子元丸。《六经辨证论治》胃疼以热治。药物:紫苑、菖蒲、吴茱萸、茯苓、黄连各30克,皂荚、干姜、桂枝、川椒、人参、巴豆霜各15克,川乌9-15克(制)。磨成细粉。米糊是一颗梧桐子那么大的药丸(每颗约重0.1g),每次服六粒。木香3g,莪术6g,加水煎煮,每日三次。
3.
(1)胃出血。将大黄炭和三七均匀研磨成细粉。每次1-1.6g,配60ml牛奶,每天3-4次。
(2)胃下垂。其他方剂中加入诃子15g、砂仁9g。
(3)胃痛。舌头红红的,长着一点点青苔。药:百合30克,吴泰6克,香附9克,交三杂9克。水煎服温服。每次100毫升,每天两次。
(4)胃酸缺乏。鸡内金、侧耳根、乌梅肉(醋泡4小时去核)等分。研成细粉,饭前用温开水冲服,每次8-10粒(每粒重0.1g左右)。
(5)胃酸过多。吴茱萸、干姜、砂仁、大腹皮、九君、川芎、香附各150克,黄连、山楂、神曲各300克,小苏打、鸡内金各600克。磨成细粉,米糊大如梧桐树籽。每次服用6-8粒,一天三次,饭前十分钟。
(6)木香化滞汤。《论内外外伤之辨惑》中,郁怒以食滞于胃中,微腹痛,心下满。药:木香6g,陈皮4g,柴胡6g,枳实4g,当归4g,红花2g,半夏9g,甘草4g。水煎服。如果舌苔厚腻,去健曲加草果6g。
(7)木香生化汤。《傅青主妇女部——产后》中,用于治疗产后抑郁、愤怒,胸膈满是烦闷。药:川芎6g、当归15g、陈皮2g、炮姜2g、木香1g。水煎服两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