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恒 谁是后浪 许纪霖、周濂、张晓宇和邵恒对话后浪文化( 四 )


与70后、80后相比,90后、00后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是计算机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孩子,与最先进的国际体育、娱乐和政治信息保持同步。我想这可能是不同世代之间最大的差异,也就是说,我们接收信息的渠道有很大的不同。
可是2008年之后,中国的网络高速公路逐渐开始变得“地方化”。这种地方化导致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中国网络高速公路的地方化对于90后和00后的自我认同、对世界的理解和想象,造成了什么样的一个影响?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小宇只是说后浪言论是消费主义的宣言,所以他对此持否定态度。在我看来,如果只是消费主义的宣言,问题不大。真正的问题在于,它是消费主义幌子下政治宣传的现实,是去政治化面孔下出现的政治。
比如说,笑宇认为这个演讲的关键词是“选择的权利”,而这恰恰就是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可是根据我的理解,选择的权利并不仅仅是消费主义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以赛亚·柏林消极自由的核心特征。没错,在消费主义时代,人们的欲望是被塑造的,你貌似有选择商品的自由,但其实是“不自觉的囚徒”。可是更重要的问题难道不在于,除了我们的消费欲望,还有我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自我认知甚至理想都是被塑造的,你貌似有选择的权利,其实你根本没有选择的自由。如果放大我们的认知尺度,就会发现这个演讲其实是一个伪消费主义宣言,它是前浪和巨浪要把后浪吸纳到自己的整体叙事逻辑的一个努力。
如果只强调前后的区别,即文化取向和生活形态的多样性,而忽略或无视“左”与右,即自由与平等,“上”与“下”,即贫富差距与社会公正的问题,那么我们就真的可以创造出一个“单向度的人”。
张笑宇

首先,我基本同意周老师的观点,但我想换个角度来分析。邵恒刚才谈到了两点。首先,后浪的人数在减少。二是前浪不断变化。我认为它们都很有趣。
在我看来,所谓消费主义也是某种大时代力量的一个表现或者符号。所有消费主义的着作背后,都逃不过科技的进步对于人类社会结构和人性产生的深刻影响。为什么消费主义成为这个时代我们追求认同归属的重要路径呢?这个话题在某种意义上是超越政治的,因为不仅仅是中国,在西方某种程度上也有这个特征,而它背后的社会结构是生产力进步,科技进步带来的一种必然的剩余。
今天的经济发展靠的是科技进步,但是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所有的科技进步都会创造出过剩的人,因为人会被机器取代,同时人通过努力创造价值的机会也会被取代。如果一个社会通过努力创造价值的机会越来越少,人们自然会通过消费找到自我价值。所以,所有的消费主义时代都是与技术进步同步的,但与技术进步同时发生的还有另外两件事,那就是阶级分化和坚决反抗。
技术越进步,阶级分化就越明显,反抗者手中能够拿起的工具也越来越少。那么再往后,这些弱势群体,这些无力消费的人最终会把我们作为人、作为动物最基础的消费、最基础的生育欲望本能也给杜绝掉,带来人口自我再生产的停滞。今天后浪中很多人都觉得母胎solo、单身至今、恐婚恐孕、不希望组成家庭,我觉得本质上都是这样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的反映。
年轻人本来应该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奋斗,但是在短期巨大的发展红利被短期的前浪带走之后,对于后浪来说,未来是没有目标的。我还应该为什么奋斗?在这个时代,后浪对前浪有着多方面的负面冲动,因为后浪觉得一切似乎都被前浪浪费了,所有的红利都没了。这一代人拒绝前一波的道德合法性与阶级正义、社会正义包括政治正义有关,而不像前几代人那样只是前一波和后一波之间的代际差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