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恒 谁是后浪 许纪霖、周濂、张晓宇和邵恒对话后浪文化( 五 )


虽然今天的90后、00后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意向,但是它背后有一点是共同的,它对于强大的整体否定态度,用一种极为功利、极为现实,甚至是极为赤裸裸的方式来否定前浪。比如前浪特别重视人际关系,但是你跟00后讲这些,他就问你讲的这一切能让我买得起房吗,不能的话你可否不要来支配我?所以我觉得不是后浪成为了代际的一个标签,而是代际作为整体的社会巨大的断裂和分解的一个标志,利用后浪这个影片迸发出来。

徐吉林
我同意笑宇的看法,前浪、后浪似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归结到是“上下”阶层的问题。但是回到今天对话的主题上,我并不希望用一种上下的阶层视野来化约、替代对文化代际的分析。我自己是做思想和文化研究的,虽然我并不是一个文化化约论者,但是我个人对于从文化代际的角度来分析90后、00后这一代人更有兴趣。
比如我刚才给大家讲了一些不同年代的文化印象,我们还是能感受到明显的差异。比如现在的年轻人更习惯网上阅读,而上一代人可能更习惯纸质阅读。再举一个例子,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总是要认认真真认认真真地读书,这叫读书。很难想象他们心情愉快地翘着二郎腿,甚至在厕所里看书。现在比较流行的是轻读。我曾经在腾讯给大家写过一个专栏。本专栏的文章都是“轻读”,以轻松的方式表达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严肃话题,深受80后、90后的喜爱。这样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甚至阅读内容的差异,可以说是文化差异。请问三位嘉宾,你们感受到这样的文化差异了吗?
邵恒

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意周濂先生的意见。文化确实有代际差异,但这些差异深受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一代人的成长环境也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曾判断,经济增长将影响国民性格。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人们会更加乐观、进步、包容和开放。另一位经济学家何帆先生在他的课程中提到,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过去30年中经历了快速经济增长的人对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更加乐观。
比如说90后就经历过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08年的奥运会,体验了微信、支付宝这些移动互联网APP的出现,见证了国家的许多重大突破和发展。但是如果我们去看美国的90后,他们在童年时期的时候遇上了9-11恐怖袭击,然后在青少年的时期经历了金融危机,然后大学毕业又遭遇了新冠疫情。所以有调查显示,美国90后的年轻人中,只有45%觉得自己心理状态很健康,而美国的千禧一代和婴儿潮一代则分别有56%和70%的人认为自己心理健康。
从这些现象中,我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对于任何一代人来说,个体之间都有差异,但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青年时期的社会环境是每一代人的背景。第二,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身份、出生年份或文化现象来划分不同世代之间的差异,而是需要分析世代成长的社会环境在什么时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游牧的后浪

徐吉林
几位都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对代际差异做了分析,我想到我们在会前讨论的时候邵恒提到她和更为年轻的同事交往时,发现他们身上有一种游牧性。与前浪身上的农耕性不同,后浪的游牧性将他们和前几代人区分开来。
邵恒

“游牧”是《青年志》提出的概念。有一种观点认为,90后之间缺乏共性。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似乎很难找到这一代人的共同文化现象。《青年志》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游牧青年”——来定义90后或90后文化。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像生活在大平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周围没有确定的道路,没有确定的圈子,没有确定的身份,但他们可以选择任何道路,走向任何方向,人生的选择很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