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文化 街头文化在中国:从“地下”到“地上”
在后亚文化研究者看来,当代青年群体已经形成了某种“部落文化”。在没有绝对权威的情况下,曾经被主流认可的标准化生活模板正在逐渐被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
本文首次发表于2019年第22期《南方人物周刊》
文字|本报采访人员邱来自北京
全文约3736,仔细阅读约需8分钟
【街头文化 街头文化在中国:从“地下”到“地上”】
文章图片
在安徽省亳州市的一个街舞培训班里,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街舞
为什么中国的街头文化越来越“落地”?
说到hiphop或者街头文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地下”。
从源头上说,这是真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hiphop文化在美国纽约布朗克斯产生的原因,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贫穷。“为什么要穿大一号的衣服?除了运动方便,黑人家庭人口多,收入少,所以弟弟们都穿小衣服,形成了“大而酷”的穿衣风格。为什么会有涂鸦?涂鸦最初是街区帮派划分势力范围的象征,后来越来越美越来越精致,发展成民间艺术,为什么会有街舞?因为他们没钱去舞厅,而且当时种族歧视的问题还存在,有钱未必能在白色舞厅玩得开心。”学者黄在《当代西方亚文化研究》中写道。
来自边缘社区的边缘黑人青年在街上玩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开始发泄他们对社会不公正的怨恨,也发泄他们对正在进行的生活本身的怨恨——无论是娱乐、打架还是追女孩。简而言之,为了发泄压抑的情绪,他们用有节奏的说唱代替不熟练的谩骂,用咄咄逼人的舞池战斗代替肢体冲突,冒着被抓进地下通道的风险。
因此,有四种元素被称为hiphop-rap,街舞,涂鸦,和光盘播放,连同街头艺术形式如滑板,beatbox,街头篮球,特技自行车等等,再加上大方的着装风格,甚至问候人的方式,手势,俚语和俚语:所有这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某个群体内部的语言行为体系,从而产生了认同感。
隔着大洋,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曾经的“地下”文化已经逐渐落地。尤其是近几年,抛开综艺节目的助推,你只需要看看国内最常见的小县城的年轻人服装店,快速看看他们的购买风格——近两年来,宽松的嘻哈风特别多——你大概就能知道潮流在哪里悄悄下沉了。
对于90后在中国长大的年轻人来说,说唱、街舞、涂鸦都不是陌生的词汇。90后的童年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兴起。00后、10后被称为“网络原住民”。大到北上广,小到县城、城乡结合部。即使这一代年轻人没有“吃过猪肉”,也或多或少“见过猪跑”——比如我在周杰伦的歌里学会了唱一首说唱,比如偶然听到一首MC热狗和鸡蛋城堡的说唱歌曲《没有早餐是一个人》
90后的中国城市,纯粹的底层叙事其实并不多见。Hiphop文化传入中国时,随后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关键词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先富后富”的鼓励,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的迅速兴起和普及,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总的来说,是一场经济的上扬、信息的交流、多元文化的繁荣这一点,从中国第一代hiphop“六先生”口述中频繁提到的现象,如外贸走私服装市场、迪斯科舞厅盛行等,也可以看出来。
在温饱问题普遍解决的背景下,hiphop更像是中国年轻人的时尚文化之一。被hiphop文化吸引的年轻人大多来自信息相对开放的城市或城乡结合部、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或以上。他们的故事很少真正关注生存的苦难,而是他们能否有尊严地生活——比如,世俗观点与自我坚持之间的紧张关系,个人梦想与现实压力之间的纠结,以及重男轻女等家庭内部的矛盾——所有这些其实都远远高于潜在的需求。
推荐阅读
- 微软史上最大收购行动,决战元宇宙的背后是「文化输出能力」?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外”兼并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 世上只有妈妈的孩子像块宝…在歌谣里有数不尽的甜蜜
- 老公的前妻总是在骚扰我,我该怎么办?
- 在外打工的父母回家过年,7岁男孩夜里狂奔500米迎接:一年只回来两三次
- 一个剩女的自白:一个人站在寒冷的冬夜之中,输的一塌涂地!
- 孙悟空曾经占据打野第二的位置,现在为何被冷落?
- 王者荣耀6周年庆典将至,各类皮肤连续不断登场,史诗皮肤有折扣
- 王者荣耀:关羽不见了,现在对抗路被吕布占据,实际上并不是这个
- 叮咚买菜推出“保萝工坊” 意在布局烘焙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