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元培学院 化孤独为共同:北大元培学院的书院制探索( 三 )
作为在学科意义上自由探索的典型代表,元培学院目前已经建立了五个跨学科的专业,分别是:古生物,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整合科学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这些专业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来自各个院系的教学力量协力合作,而在其中主导的元培学院则成了相关学科群协力合作与内在整合的平台。在这方面,元培学院的独特性非常突出:学院没有属于自己的教授,但会从全校各个院系聘请认同通识教育理念的教授担任导师,而所有学生都要去专业院系学习。这意味着元培成了校内跨学科教育的重要学术空间,同时也意味着本科生导师制度的重要性。导师是元培与专业院系之间的桥梁,能帮助元培的学生熟悉院系情况,联系院系中的其他教授,帮忙解决学习和研究中的问题等。
和本文开头提到的三位同学一样,很多元培学子不约而同地把元培学院的特色概括为“选择”。选择的前提是自由。这不仅包括制度和资源方面的条件,还包括对个人选择能力的要求。与这种自由相对应的,往往是“迷茫”,这也是很多同学在元培求学时提到的挑战。在享受最大可能的学习自由的同时,元培的所有学生都必须承担这一选择的责任。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对某个学科感兴趣很容易,有时候听一两个优秀教授教的课程就够了。然而,我们在将兴趣转化为专业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困难往往来自很多方面:比如父母的期望和世俗的标准,以及学科本身的难度和自身能力的不确定性——学习某门课程失败后是应该坚持还是改变方向的不确定性。所有这些困难和困惑都应该由学生自己承担。当学院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个学生自己的选择时,其实给了他们一个更大的问题。
在最近几年的招生宣讲中,元培已经明确告诉高考考生:元培并非适合每一位成绩优秀的同学。对某一专业学科有明确兴趣的学生更应该报考专业院系,同时,个性不那么突出的学生可能也不太适合元培这种需要经过“淬火”阶段的学院。元培适合个性比较突出、有主见并且有能力实现自己志趣的学生。元培也的确在制度上为保护学生的突出个性保留了空间。
元培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学生组织叫“元培学生学术社”。在这个社会中,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自发组成分支机构和相应的工作小组,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为新生提供各专业学科的学习经验。学院每年都会与“三学”召开沟通会,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求。其中,元培跨学科专业“三学”组织表现出较强的自组织能力,甚至建议学院改变培养计划,根据自身和同学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各学科的理解,增删部分课程。这种生校沟通渠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特征,也是“尊重自然、彰显个性”的重要体现。
教育的对象是人。秉承某种教育理念并力图将其贯彻实施,固然是值得赞许的理想主义态度。不过,在大学中,每一个受教育的人也都已经成年,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历程和对世界的理解。元培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教育者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理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通识教育的工作不仅限于课堂上的教学,更包括课堂外大量的师生交流。然而这一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另一个问题:由于个性化差异过大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共同体感。这并不完全是元培自身的问题。从现实层面看,教育问题从来不仅仅关乎教育本身,任何一种教育理念的实施都会受到这种教育行为所处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影响。如果我们将“尚自然展个性”理解为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里所说的“要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一种训练,那么元培就必须要面对这种理性之运用所带来的影响。
推荐阅读
- 强化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VTE护理管理再培训
- 卜吉熊×学院奖发题| BOOGIE BEAR卜吉熊和百万大学生一起,玩转IP共创新潮流
- 健康科普下基层,义诊活动暖人心!白城医高专一诺眼视光产业学院医疗队走进学府社区
-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为70岁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手术获称赞
- 医学院士发起一基金规模已超千万,呼吁“一体化健康”理念服务人类
- 寻物|年关将至,不囤点带专利的“学院派”美食吗
- 湖北大冶:休闲农业吸引市民
-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鑫做客《直通大医院》,敬请关注
-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消化内科:医疗技术精,浓浓医患情
- 【院内制剂②】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生脉Ⅱ号:益气生津解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