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 民间金融如何走出“治乱循环”怪圈

民间金融 民间金融如何走出“治乱循环”怪圈


文章图片

2011年秋,民营企业过度借贷、相互担保,在温州吹灭了巨大的信用泡沫,最终引发民间借贷危机,不少知名企业倒闭,留下了1000多亿的不良资产。
“我失败了。”张化桥对《南方周末》采访人员坦率地说出了这些话。他花了十年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
小额信贷行业知道张化桥的名字。他是中国最早的从业者之一——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央行总行,之后又加入了证券行业。曾连续多年被《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为中国分析师第一名,曾任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副总经理。2011年,他投资了四家小额贷款公司。
但多年后,张化桥从自由利率的坚定支持者变成了反对者。
2020年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其中提到“大幅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民间借贷利率以24%和36%分为三个区间:第一个是依法公正保护的区间,即年利率在24%以下的民间借贷;二是不受正义保护的区间,即年利率超过36%的民间借贷;第三个区间是自然债务区间,即年利率在24%到36%之间。这个区间的债务属于自然债务,法院不反对,但如果提起诉讼,法院也不会保护。
如果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高利率贷款人的资金将得不到保护。
民间金融在中国几经兴衰。它就像一块磁铁,总是拉着最聪明的基金等待机会,但繁荣过后,它总是一地鸡毛。
高利率是一道“危险的墙”
这一切都始于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启动了大规模金融支持计划。同年5月,央行和原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当时谈论民间信用时,人们总是将其与“高利贷”、“黑社会”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意见的出台,让民间信用第一次站在了阳光下。
在充足的市场资金和政策支持下,随后三年,全国已有近4000家小额贷款公司开花结果。小额贷款的突然出现不难理解。当时国内银行的贷款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许多小微企业缺乏抵押和担保,只能通过私人渠道借钱。
在调查了数十家小额贷款公司后,张化桥感到震惊。当时银行贷款利率为6%-7%,民间借贷利率为26%-27%,利差在20%左右。“我从未见过如此赚钱的生意”。
2011年,张化桥从瑞银辞职,同时大举投资4家小贷公司,其中广州万穗最为出名。
与传统小额贷款公司略有不同,万穗的贷款相当分散。一般两亿小贷公司的资本可能只有10个业务,但万穗有1000多个。借钱的人多了,可以把坏账率降到最低。张化桥想“平反”高利贷。
然而,这家企业不到两三年就倒闭了。当时,张化桥认为是政策限制了公司的发展。根据当时的监管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获得的整合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0%。同时,由于小额贷款的监管机构是地方金融办,不能跨区域经营,相当于在杠杆率和业务范围上束缚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手脚。
就在大多数小贷公司面临发展瓶颈的时候,被视为互联网金融代表的P2P悄然崛起。2007年中国第一家P2P公司成立,2013年行业爆发,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作为模式创新的民营金融新军,P2P被寄予厚望。
离开小贷公司后,张化桥先后投资了P2P、典当公司、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等领域,几乎投资了所有与民间借贷相关的行业。与之几乎同步的是,近十年来P2P的疯狂发展。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到2015年,中国的P2P平台数量达到了3576个的历史峰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