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奈何天 良辰美景奈何天( 三 )


梦的意象用来指爱的状态。在汤显祖的作品中,这种文学隐喻可以说达到了顶峰。汤显祖的文学成就多种多样,其中以戏曲创作最为著名。他的作品《紫霄记》、《牡丹亭》、《柯南记》、《邯郸记》都是关于爱情的,都与梦有关,所以统称为“临川四梦”。四个梦里,牡丹亭的梦最梦幻。
汤显祖本人喜欢记梦、解梦。今天,人们已经发现了他在这方面写的20多首诗和文学作品。人生如梦这句话,不是汤显祖最初的想法,而是老百姓的口头禅。然而,在佛教中,这句话得到了深刻的解释。汤显祖深受佛教的影响,他在梦中写自己的生与死是很自然的。但梦毕竟是虚幻的,虚幻的,虚假的,这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无论在普遍真理的真正意义上。关于这一点,汤显祖通过文学创作表达了独特的观点:“梦为什么不是真的?”也就是说,梦里的感情不一定都是假的,但也可以是真的。
换句话说,梦想可以是假的,也可以是真的,至少有些美好的梦想可以实现。杜丽娘不知道刘梦梅的梦是假的,但她坚持把它当成现实。执着的感情如果太深,复杂的东西就很难理解,积累得很深,而想象的可以变成现实,而虚假的可以变成现实——杜丽娘可以和刘郎做朋友,死而复生,上演一场惊天动地的人与鬼、生与死的爱情。汤显祖实际上是以艺术的形式一笔勾销了现实与梦境的真假界限,达到了现实与现实并存、真与假互构、人与鬼同在、生与死同在的境界。乍一看有梦的荒诞,山珍海味有禅的真谛。在汤显祖手里,艺术形式只是用来实现他的精神洞察和思想的一个灵活的道具,而不是机械地反映浑浊世界的一面镜子。
在汤显祖的艺术世界里,我们可以领悟到道家庄子的蝴蝶梦、佛家的生死梦和俗世的人生梦。世界真假难辨,迷离恍惚,人性、天道、佛道有时难以区分。《临川四梦》继承了这一传统原则和禅宗理论,以高超的艺术性渲染和刻画了神秘的梦境状态。
《牡丹亭》作为一部言情剧,展现了汤显祖非凡的才华和想象力。《牡丹亭》中的情节发生的概率,也就是其中描述的事件发生在现实中的可能性极低。当刘梦梅从未见过杜丽娘时,她会梦到她。另一方面,杜丽娘不仅会梦见他,还会梦见他会成为花园里的好东西,然后他会患上相思病。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杜丽娘在去世三年后还能起死回生,娶了刘梦梅。
正如汤显祖在题词中所总结的那样,杜丽娘“人之梦是病,病之所平,乃以手画之,传于世而后死。”。死亡三年后,我出生后,我能够找到我的梦想。”就连作者自己也知道这个情节从事物的角度来说没有意义,于是冷笑道:“云无因必有因,知之必有恶!"
然而,这似乎是因为当时伦理的压力太大了。让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去后花园和一个书生幽会,是当时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就让她在梦里去做吧。因此,对于汤显祖来说,梦只是他用来避免与伦理发生冲突的一种策略。
据汤显祖自己说,这部剧“说教杜太寿,好像金吾都留着李忠文,广寿潇峰多给了一点表现他儿女的事”。然而,《牡丹亭》真正的蓝图应该是杜丽娘复兴的剧本。
汤显祖以化石为金的大师,将剧本的认知意义和审美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字原本是两个总督、一对儿女、绝配、终极连接的喜剧框架。唐剧把主人公的社会地位下移为穷秀才的地位,连科研的纠缠都要靠别人的支持。在这个故事中,父母都承认孩子的婚姻有多幸福,但杜大人认女婿比升天还难。在剧本中,正反冲突的阵营非常单薄,而在剧本中则塑造了一系列新的角色,如“陈祖谅”“花神”“判官”等,使得冲突的构建更加丰富完整。文字不好意思匆匆忙忙写完一个浪漫的故事,而剧本却慢悠悠地描绘如诗如画的抒情场景。指出《牡丹亭》的缘起和蓝本,丝毫没有损害汤显祖的光辉,反而进一步体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