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晏子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 。本课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实录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排演课本剧 。
教学重、难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人物关系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尊严 。
(出示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
2.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 。
3.补充板书:使楚 。让学生讲讲“使楚”的意思 。
4.师: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 。
(1)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
(2)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2.生接着读课文,集体评议 。
3.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侮辱 。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 。在进行朗读指导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读 。]
三、精读课文
1.问: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课文中几次写到他侮辱晏子?
2.师叙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请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在这个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
3.生汇报自学情况 。师板书: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 。
[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极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思考之后,教师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学,了解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进行反驳的,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语言有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的朗读训练作铺垫 。]
4.师小结:刚开始,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让他钻洞进城,对晏子的人格进行侮辱;在晏子见到楚王时,楚王讽刺晏子无能,侮辱齐国没有人才;接着楚王借一个囚犯,把偷的罪名安在齐国人身上,侮辱齐国的分量一次比一次更重了 。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一一反驳 。
5.课件出示晏子的话 。
(1)你觉得此时晏子的心情怎么样?他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
(2)试着模仿晏子的语气来读读晏子的话 。在读中体会:晏子对楚王的反驳妙吗?妙在哪里?
6.生回答,朗读 。师板书: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 。
7.这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生读文,再次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 。
[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 。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
8.在晏子妙语连珠的反驳下,故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板书:尊重)
9.学到这里,你觉得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四、拓展 。表演课本剧
1.师叙述:这三个故事主要由对话组成,大家想要演好,先得过台词这一关,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感情地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 。
2.出示课件:排演要求 。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推想该人物说话时应带的语气 。
师叙述:你想扮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还是故事中的配角——士兵呢?赶快行动起来 。
3.展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 。一味枯燥地读背,学生就会丧失兴趣 。表演是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就要认真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人物,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
4.布置作业 。小组内的同学排练课本剧《晏子使楚》 。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实录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
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辩的口才 。
3.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全文的主要的内容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我国历的春秋时期,有一位能言善辩的政治家,他就是晏子 。
学生介绍晏子 。
师:晏子真名叫晏婴,那么为什么人们叫他晏子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找到有关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段落 。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导“敝、臣”的书写顺序;“橘”的笔画较多,指导学生写好右边部分 。
3.出示词语,强调读好“敝国、大夫” 。
4.再读课文,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部分内容,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
(三)大胆质疑
通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学生提出问题 。
预设: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晏子的语言,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教学重难点:
读懂晏子的语言,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
1.找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学习作者描写人物语言神态的写作方法,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钻狗洞、没人才、没出息 。)
2.细读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结果,从三个“只好”体会楚王的毫无办法 。提出合作讨论的问题:晏子反驳楚王的哪些话最精彩?
(二)品读晏子
1.出示合作提示 。
(1)默读课文,找出晏子三次有力反击楚王的话,用()表示 。
(2)从晏子精彩的语言中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
2.汇报交流 。
第一回合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得出结论: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才()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段话呢?(怒气冲冲地、不卑不亢地、冷静地 。)
第二回合
(1)读懂“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摩肩接踵、举袖成云、挥汗如雨 。)
(2)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 。
得出结论: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 。我最不中用,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 。
(3)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言善辩 。)
第三回合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
(1)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水土”,意思分别是什么?
(2)得出结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变成了(),所以淮北的自然条件() 。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可一到楚国,(),所以楚国是() 。
(三)课堂小结
晏子为什么能最终获得楚王的尊重?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驳 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大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着笑脸
没出息 强盗国营农场 只好赔不是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实录3
教学目标:
1、弄清文意,积累实词
2、学习晏子临辱不惧,智胜强敌的精神与智慧
教学重难点:
课文内容的扎实把握 。
教学难点:
全面了解晕子的外交智慧,以激励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
教学安排:
1课时 。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实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外语学校是培养外交家的摇篮,作为外校人,当然应该关注古、今、中、外的外交家的风采,你最喜欢的外交家是谁,能说一件他的外交成功的案例吗?(或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例)
(生答)
(师与生分享时事:最近以106岁高龄去世的宋美龄曾是风靡美国的中国外交家,1943年就是她以娴熟的英文,高雅的气度,善辩机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现征服了美国,征服了罗斯福,使得罗斯福能派“飞虎队”援助中国人民抗日,对日起到了一定的打击作用 。)
让我们将眼光再投射到遥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 。去领略一下齐国政治家,外交家晏婴的外交风采(板书课题) 。
(导语设计是针对外语学校的学生实际,能激起学生确立美好的梦想,与时事勾连能激起学生对世界的关注,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
二、自主学习
请大家看课文 。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自查、自通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 。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 。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下一环节合作学习的基础 。)
三、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①各自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 。②每人口译一遍课文,互相订正 。
2、各小组板书出的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
生答或师答 。
提示:该积累的实词如习、辱、坐、诣、徙,师要有意识地提请学生理解记忆 。
(这一环节设计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限度地由学生自主讨论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
四、请一生读课文 。
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 。并趁此时机齐读全文 。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此时的读就是一个质量较高的诵读,这既是对以上学习的检验,同时也可进一步夯实课文的理解把握 。)
五、阅读 。
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给故事取名叫“晏子智斗楚王”),只有一个要求:尽量忠实于原文 。学生评价,修订 。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上学习总检验,之所以设计成讲故事而不是直接说是翻译,是为了弱化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积极心态下翻译全文 。)
六、再读全文,处理课后练习一、二再落实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充分利用好设计科学的课后练习,系统深入地理解课文 。)
七、拓展比较
1、其实晏子出使楚国还有两个故事发生了,将这三件事连起来看,我们可以更完整地领略他作为外交家的风采,《语文读本》第七册261面,师范读,生齐读 。
请对照注释、看懂原文、再看译文 。
2、从这两篇看,面对楚国君臣的一再刁难,晏子是如何一一应对的呢?
(这一设计既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比较中有助于全面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鄂教版编写得较好的《读本》资源 。)
八、思考 。
作为现代人,作为有志于做一名报效国家的外交官,我们确实无比敬佩几千年前的这位外交家,请你对这位古人说一句话
晏子,我要学习你
提示:高尚的爱国情操、高操的外交技艺、冷静机智的外交风采等等 。
(学生在科学的方法及井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最终还是要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每一堂语文课都需关注的,最后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想针对外语学校学生的实际通过与古人对话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思想 。)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实录4
教材分析:《晏子使楚》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 。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
教学重难点:
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收效有关资料 。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初步感知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晏子使楚》 。
1、板书、解读课题 。
晏子,晏,姓;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子的尊称 。(扳书:晏子)
同学们课前进行了资料收集,谁来谈谈你对晏子的了解 。(晏子,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是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身高五尺,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敢于直谏 。)
使:出使,奉命去国外办事 。楚:楚国 。
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拜见楚王 。板书:楚王)
2、简介时代背景,导入整体感知 。
春秋时期,当时的诸侯国众多,纷争不止,楚国,国力日强,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称霸诸侯 。经常派兵攻打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国家,(副板书:仗势欺人)齐国为了摆脱楚国的威胁,加强两国的关系,齐王派遣晏子到楚国做友好访问 。
二、汇报预习,整体感知 。
1、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机智地反击 。板书:侮辱)
故事的结果:“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这是个双重否定句是说——楚王尊重晏子了 。(板书:尊重)
2、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个小标题 。
让钻狗洞——齐国无人——齐人盗贼
三、细读课文,感悟晏子
读读议议,批批注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
师生汇报交流:
(一)让钻狗洞 。
1、谁来说一说楚王第一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 。
2、谈谈你对晏子所说话的理解 。
投影出示:晏子: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引导学生谈理解:
正常情况访问国家——走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
我访问的国家——楚国楚国——狗国楚王——狗王
3、评价理解,你听出了什么?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说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文中有明确的说法吗?(看课文)
其实,这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副板书: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评价晏子的话妙在哪里?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
不费吹灰之力,委婉地还击了楚王 。晏子沉着冷静,机智反击,不失礼节 。
5、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再读晏子说的话 。(练读、指名读)
小结过渡:楚王以貌取人,想借故羞辱晏子,晏子凭着他的沉着冷静,机智反击而又不失礼节,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
楚王侮辱晏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楚王第二次又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谁来汇报 。
(二)齐国无人
1、学生汇报:
2、谈谈你对晏子话的理解:
A、投影出示: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说说理解与感受 。(人多)
(2)出示原文: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理解积累成语:张袂成阴——联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摩肩接踵
(3)原文对照,指导朗读 。
启发思考:共同的理解是人多,文中是怎样说人多的?
生谈,小结:这说明同学们读出了晏子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B、投影出示: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
(1)说说理解与感受 。
(2)教师引导,理解感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最不中用”是什么意思?
上等国家——上等人去下等国家——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下等人我去的国家—楚国——下等国
(3)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再读晏子说的话 。
3、这次对战的焦点是“齐国无人”,楚王是步步紧逼,晏子是巧妙回旋,击败了楚王,从中你体会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接着楚王的话题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把无人才、甚至不会用人之辱又回敬给了楚王 。
4、这段精彩的对话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练读,分角色朗读体会 。
(三)齐人盗贼
过渡语:一次次交锋,一次次失败,楚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但楚王实在不甘心,又生一计: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楚王这些话的言外之意:齐国人是盗贼 。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 。面对此情此境,晏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
2、师生解读晏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
投影出示: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3、“水土不同”指的是什么?晏子在说什么意思?体会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晏子的话不但点出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又一次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使良民变成盗贼 。楚王不但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4、从晏子的应对中我们感受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练读这段文字 。
四、评价晏子,升华主题
1、归纳三个小故事,体会晏子形象 。
让钻狗洞——楚国狗国——只好……
齐国无人——楚下等国——只好……
齐人盗贼——“水土不同”——只好……
2全面评价晏子,感受课文中心 。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引导结合相关内容、资料谈)
临阵不乱、不惧大国、不畏强暴、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博学多才
强烈的爱国心、以国家利益为重
3、正是晏子巧妙的智慧、善辩辞令、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辞让楚王不得不折服,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投影出示,齐读 。板书:不得不)
“不得不”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不能不、必须、只能、只好……
(4、楚王仅仅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吗?结合“使”、背景资料“结交”感受理解,楚王尊重的还有齐国人民、齐国国家,因为晏子的背后是一个有力的团队 。)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纵观全文,晏子在遭到不礼貌的侵犯后,并没有表现出常人的激愤,而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不辱使命!晏子的话句句千金,字字在心 。话不多,传神则灵;人不在高,爱国则名垂青史 。
2、要想更多地了解难晏子,老师推荐课外阅读《晏子春秋》 。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_晏子
不敢不尊重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实录5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吗?”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
2、分角色朗读课文 。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
【课时安排】
2课时 。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 。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 。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
⑵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⑴生字新词:
(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
⑵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
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 。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 。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 。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 。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 。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
3、有感情地朗读 。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
楚王只好陪着笑 。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
第二课时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 。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
3、汇报交流:
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⑴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 。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
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
⑵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 。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
⑶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第二个故事
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⑴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
⑵“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⑶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
⑷感情朗读 。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
⑴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
⑵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
⑶有感情朗读 。
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
⑴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 。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
⑵有感情地朗读 。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
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
2、学生自学后交流:
⑴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出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
⑵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⑶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
3、评价 。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