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鄂教版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鄂教版观潮教学实录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小学语文鄂教版观潮教学实录1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听?(播放潮声)感受一下 。
生:看画面、听声音,不时发出惊叹声 。师:你听得真仔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板书:观潮)
二、初读课文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在我们山东省的南部 。下面请打开书,跟着视频录音熟读课文, 并对易错字正音,把你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
学生听录音,标注词语 。
师:在书中领略了钱塘江的盛景,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神奇了 。(看来你用心感受了)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 。(你有欣赏美的眼光)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
师:(你很懂得用词,这个词用的非常贴切 。)你和作者的感受一样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 教师点拨:“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
师:回答正确 。老师查了字典,观有三种解释,一个是看的意思,一个是景象,比如景观,奇观呢!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奇就是(奇妙),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还有一个是对事物的认识、看法,比如我们常说的观点一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活动
一、开火车朗读课文,思考: 1.钱塘江大潮究竟奇在哪? 2.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奇特的景象呢?
3.想一想作者的写作顺序,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四:借助媒体,重点品读
活动
二、
1.研习第一自然段
师点名读: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开门见山,总写钱塘江大潮“奇”的特点,总领全文 。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潮来前的人山人海 。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农历八月十八,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吧!
师采访下:请问,你是第一次来这儿观潮吗?就要见到大潮了,你的心情如何?从文中找出这句话 。谁来说一说 。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
师:人山人海指人群如山似海,说明观潮人群多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 。昂首东望说明观潮的人热情高涨,迫不及待 。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侧面描写),从侧面衬托出钱塘江潮之奇 。
师:本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正面写景(实),侧面写人 。生畅所欲言
师:潮来前钱塘江的美丽景色以及观潮人群翘首以盼的场面 。3.研习三四自然段
1、读中品:感受潮来时的雷霆万钧
师:究竟是什么奇特景象让人如此期待呢?请同学们马上找到三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待会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小组合作)
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 。哪位同学愿意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教师点评: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潮来了没有? 生谈感受
师: A.生: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 。”这潮水还未出现,就能听见闷雷般的巨响,可见它的气势有多大了 。
师:你真会读书,作者是用哪个词形容这潮声的呢?(闷雷滚动)闷雷滚动是什么样的呢?
生:隆隆的响声(你思考得真快)
师:一起来学学看 。(轰隆隆)
师:这是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句,把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潮水还未出现,就能听见闷雷般的巨响 。真可谓未见潮形,先闻潮音,钱塘江的气势可真宏大!
师:试试看,能否读出大潮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 。生读 。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潮声,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了 。我好像看见了人们面对江面有的喊,有的叫,有的跳,有的挥舞手臂!大堤上如一锅煮开的沸水 。这真是……用文中的一四字词语形容.
生:人声鼎沸 。
(模拟表演)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为什么会人声鼎沸?生思考后回答 师小结:“人声鼎沸”“踮着脚”,人们迎接大潮的心情是多么急切而又惊喜啊,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
B、师:还有喜欢不同句子的吗?
生:我喜欢“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这句话写出了大潮声音变化,样子变化,人群的变化 。
师:这句话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潮水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看到了样子--(一条白线) 。同学们,知道这白线是什么吗?(浪潮)在哪出线的?(水天相接)哦!是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地方 。
师:当人们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时,都怎么样了?为什么说又沸腾了?
生:因为在刚开始听到潮声时,人们就已经沸腾了;现在不仅听到了潮声,还看到了如白线般的潮头,不由自主地又激动得沸腾起来了 。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也就是第二次沸腾 。现在我们就读出这种沸腾的气势来 。(听了你的读,我感觉我们班级里也有一点点沸腾,谁能读得更沸腾些?)学生读 。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小结:比喻句,把“宽阔的潮头激起的白色浪头”比作“一条白线”,写出了江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形态 。
C、师:谁还想告诉我你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师:读得不错,这句话让我们感觉到浪潮移动的速度(非常快),气势也(越来越大) 。随之,你的心情也会(越来越激动) 。
师:“横贯”一词用得真传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大潮迅速奔涌而来,沾满江面的雄伟气势 。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
D、师:还有喜欢的句子吗?
生:我喜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 师:浪有多高?
你们看两丈多高有多高?把水浪比作水墙,形象地突出水浪翻得很高的情景 。这里又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师:水墙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浪潮坚不可摧,势不可挡,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
师: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大潮力量的风采吧!男同学,请你们把男子汉的力量展示出来,美美地读读这句吧!
E、师:还有谁来说说你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写出了浪潮的样子 。(出示句子)
师:不仅写了它的样子,还描绘了它的声音 。喜欢这句的请举手!(生举手)
师: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 。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读好它还真不容易 。你们在下边准备一下,待会我们来比赛,看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指名读)
师:你为何把山崩地裂读得那么重呢?
生:因为这体现了潮声很大 。
师: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战马 。(比喻,夸张 。把浪潮比作战马,形象地突出水浪奔流的速度很快,很迅猛的情景 。把潮来时的声响夸张成“山崩地裂” 。)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读?(指名读)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壮观的景象吧!(生齐读)
师:你们入情入境的朗读让我仿佛(播)看见了这白浪翻滚飞奔而来的情景,听见了这千军万马奔腾的声音(播放声音) 。那一浪推一浪的样子(播),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那气势活像千军万马发动进攻时,马不停蹄、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情景 。
师:你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 。这里有3句话,想一想哪句更好?课件出示句子ppt10 生:更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真是雄伟壮观!
2、品中悟
师:【听潮声】潮水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呢?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方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看潮形】潮水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呢?(生答)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师(小结):作者就是如此由远而近地观察,抓住了潮水的声音,形态变化特点,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了这壮观景象,使我们心潮澎湃 。师板书:声音
形态
3.悟中感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是按一定顺序写的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
看谁聪明,能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
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板书:远--近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会背的起立,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师: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全体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这里的“静”和潮来前的“静”一样吗?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
师小结:一是写“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说明大潮过去时急且快,可是余波未尽,“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个词写出了余波之大 。
二是写江面恢复平静以后,江水涨了六七米高 。显然,这时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完全不同 。这两点描写从另一角度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 。
作业:查字典、给课文后的生字注音,并组词 。
小学语文鄂教版观潮教学实录2
一、指导书写
1.识字
蒙 薄 昂 贯 腾 2.读准字音
大堤 屹立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3.积累字词
观潮 宽阔 笼罩 薄雾 依旧 恢复 灿烂 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4.近义词 屹立——耸立 笼罩——掩盖 昂首——翘首 顿时——立刻
5.反义词
宽阔 ——狭窄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人山人海——寥寥无几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6.特殊结构的词
人山人海 多才多艺 碍手碍脚 若隐若现 漂漂亮亮 破破烂烂 平平安安 浩浩荡荡
二、词语练习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
(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个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师:“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有问题吗?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三、拓展延伸
1、写景训练
师:作者准确的用词,生动的描绘,把大潮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今天我们欣赏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 。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的奇观异景等着我们去发现呢!同学们能象作者那样,说说雷电时的景象吗?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活学活用,真是学习的有心人 。
师:请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图片,配上解说词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语文鄂教版观潮教学实录3
【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
【学情分析】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
【小学语文鄂教版观潮教学实录】【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的景色 。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说说哪个景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
2.今天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伸出你们的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 。(板书:观潮)
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别是什么意思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_,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初读: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
2.检查生字词: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点拨 。提醒“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要丢掉,“薄”字不能写出左右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
3.播放视频: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看看这奇特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对话,给学生留下宽松的、自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理清课文脉络 。
三、重点研读,感受奇特美景
本环节紧紧围绕“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奇观)进行教学 。
1.同学们,刚刚录像里潮水的景色,咱们课文里也有,赶紧翻开课本,自由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特别喜欢,你就把它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再请同学来展示 。
①学生先自我尝试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
③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
2.全班分小组展开讨论,两组寻找“你看到什么”,两组寻找“你听到什么” 。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下列词句的理解
⑴讨论交流,你听到了什么: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狼吼
①通过师生模拟雷声“轰隆隆”体会理解“闷雷滚动” 。
②展开想象,说说怎样的声音,才会让你感觉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⑵讨论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人声鼎沸、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①学生交流想象潮水来临时人们的心情,表演人们的动作,从而理解“沸腾”、“人声鼎沸”:如果你此时就站在江边,看着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现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来读读 。
②出示对比句:学生对比交流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⑶小组互评,相互补充,加深体会感受 。
⑷引导再读:刚刚我们从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奇特而又壮观的大潮,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再次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美景把 。
设计意图: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
3.创设情境,运用词语
⑴引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段话里有很多非常优美的词语,你们喜欢吗?想要积累它们吗?下面听老师说意思,你们猜词语,看谁掌握,反应最快 。
①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②风和浪都很平静-
③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④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⑤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⑵积累词语,单单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学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应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个小采访人员,现在你就在钱塘江边,你要报道这样一个天下奇观,你会怎么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词语的办法要求学生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同时又采用小采访人员报道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升华感情 。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生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会 。
2.出示作业自助餐:
①喜欢积累的你,背诵课文3、4自然段,并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语 。
②喜欢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妈妈简单介绍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
小学语文鄂教版观潮教学实录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
三、教学准备
词卡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 。(板书:天下奇观)
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的观潮日
B、盐官镇——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
E、浪潮——最壮观
F、人的情绪——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 。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
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 。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 。板书:潮来时,潮过后 。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 。)
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 。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 。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
1.翻开书,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 。
(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 。但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 。)
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
A、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
B、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
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
指导朗读:
A、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
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 。)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 。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响亮?
B、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 。
C、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 。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沸腾了,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 。
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 。
E、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激动 。
F、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
G、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 。
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 。
A、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 。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
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
A、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B、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
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6、7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 。
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 。
2.品味“横卧” 。
A、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
B、看看“卧”字,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 。“臣”像什么呢?(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 。)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时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 。)“卧”是什么意思?
C、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 。)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平静 。)
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A、理解“屹立”,来了解“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高耸,稳固
B、小山:若隐若现
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 。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和谐、壮观……)
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
四、抒发情感,总结全文 。
作者在观潮之前,就评价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 。而现在,我们是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景,感受到了朦胧与澎湃,你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钱塘江大潮,……
五、作业 。
A、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
B、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写作方法,写一场雨景 。
小学语文鄂教版观潮教学实录5
师:同学们,
大自然是伟大的魔法师,它赋予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美,而作者又是神奇的画师,他用优美的语句,勾画出钱塘江大潮一幕幕有声有色、雄伟壮观的场面 。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魅力,使大潮犹如在我们心中澎湃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去感受钱塘江大潮那无法抗拒的美吧!(板书:观潮)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师:回想一下潮来前作者主要描写了那些情景?(师板书:潮来前)
生:潮来前写了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观潮当日江边和江面的情景,还写了人们盼着大潮到来的急切心情 。
师:潮还没来,海塘大堤上就已经人山人海了,究竟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奇特景象,使人们如此焦急的等待呢?同学们赶快读读潮来时这一部分内容,找到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观察、又是抓住哪些特点把潮来时这部分内容写精彩的?板书:潮来时
(学生自读感悟)
师:谁愿意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生: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师: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潮来时的声音像闷雷滚动,非常响 。
师:怎样读最合适? 生:午后一点左右??
生:我还想读这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是描写大潮形态的,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 。
师:把白色战马去掉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去掉这个词,就不能表现大潮很壮观了 。师:这么重要的词该怎样读? 生:声音响亮、有气势 。师: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
师:还有哪句是描写大潮声音或形态的?最经典的词语是?? 生:(边读边回答)
师:无论是声音的描写,还是形态的勾画,作者都运用了合理的观察顺序 。再细心读读课文,把这些词语按顺序重新说出来 。
生:描写声音的有,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描写形态的顺序是,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师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态: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师:让我们观看一下潮来时的景象,看看大家排列得对不对?(播放图片)
师:看来大家排对了,从这些词语排列的顺序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吗?
生:从远到近的顺序
(教师板书:从远到近)
师: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潮从远处向我们移来,声音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宏伟、场面越来越壮观,那么我们再读这一部分时,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语调应该有什么样的变化 。
生:声音应该由小变大,语速应该越来越快 。
师:同学们按你们所说,试着读一读,看你能不能把潮来时的雄伟气势读出来?(学生自练)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师:谁敢向他挑战?(指名读) 师: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师:那你也学着读一读 。
师:同学们读得声情并茂,不由得使我想背读,给我一次机会表现一下行吗?我建议大家闭上眼睛想像着画面去听 。(教师背诵)
师: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
生:我好像真地看见钱塘江大潮了 。师:用一个词可以代替这种感受 。生:身临其境
师:谁能把刚才在你脑海中浮现的潮来时过程说一说? 生:(复述潮来时的景象)
师:同学们,这就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带着对钱塘江大潮深深的爱,像老师一样把潮来时的非凡气势、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背诵下来 。
师:先把你印象最深的部分背一背 。再想像潮来时的声音和江面的变化,试着有感情的背诵出来 。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谁背诵的又快又好?
师:谁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记忆力 。(指名背诵)
师:会背的同学看着画面一起背诵一遍 。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书读 。(师:播放图片
学生齐背)
师:钱塘江大潮的奇不单单表现在潮来前平静而又略显几分神秘,也不仅仅表现在潮来时的非凡气势,潮来后的情景,我们也能品味出它的神奇,不信请大家自读欣赏潮头过后 。(学生自读
师板书:潮头过后)
师:谁愿意带领我们大家欣赏一下潮头过后 。老师没有指导这部分内容,看你能不能把它读好?(指名读课文)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哪还有不足?你试试 。
师: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就连潮头过后都叫人难以忘怀 。作者按顺序描写、抓特点刻画、用词准确的形容,让我们犹如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 。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时既留心了大潮的声音,又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形态,既留心了大潮的气势,又留心了观潮人群的情绪变化,作者这种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用词恰当准确,真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这一课中除了黑板上词语好,还有许多好词,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 。
生:(积累词语)
师:我们知道了这些好词好句,不仅会背诵,还要学以致用 。老师这里有一小段关于海潮的录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你能不能也像本文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那样按一定的顺序,有声有色、形象具体的描述出来 。自己可以先想一想,再动笔写一写,最后说一说,让大家为你评一评 。(学生练笔写作)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写作才能?(指名读)
生:过了一会儿,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渐渐的,一条接着一条,只见白浪翻滚,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天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师:让我们为你精彩的写作而喝彩 。(师生鼓掌鼓励)
师:同学们,用我们手中的神笔、优美的话语,感谢大自然这位魔法师吧,我相信通过你们的细心观察一定会描绘出更多、更美丽的天下奇观 。
板书设计: 观 潮
潮来前
潮来时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态: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头过后
评析 :郧西县上津镇中心学校教研员薛万江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景 。姚佳妤老师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把潮来时这一段作为教学重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感情朗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背诵
三、四自然段;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抓特点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及用词的准确、恰当;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综观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言语实践,体现了听说读写的整合,凸现了语文本体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节课教师让学生在大量的读说写的实践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言语训练 。
1、
注重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 。书声朗朗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
也是表达的手段 。本节课教者做到了以读为本,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 。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2、
注重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课堂中教师抓住机
会引导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促进了语言的积累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应在“读写结合”上 。“教材只是个例子”,“读”是为了会“写”,也就是让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运用 。本节课教者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并及时为学生提供了一段海潮的录象,让学生模仿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方法进行练笔,可谓水到渠成 。让学生把学过的词语、句子运用,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二、用精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第一位的 。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领悟能力,只有教师对文本感受得深,领悟得透彻,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引导学生才能到位 。正因为教者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构,在课堂上才会用精美的语言启课、过渡,如:导入部分“大自然是伟大的魔法师,它赋予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美,而作者又是神奇的画师,他用优美的语句,勾画出钱塘江大潮一幕幕有声有色、雄伟壮观的场面 。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魅力,使得大潮犹如在我们心中澎湃呢?那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去感受钱塘江大潮那无法抗拒的美吧!又如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背诵部分“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潮从远处向我们移来,声音越来越大、气势越来越宏伟、场面越来越壮观??带着对钱塘江大潮深深的爱,把潮来时气势非凡、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背诵下来 。再如“钱塘江大潮的奇不单单表现在潮来前平静而又略显几分神秘,也不仅仅表现在潮来时的非凡气势,潮头过后的情景,我们也能品味出它的神奇??这如诗如画的语言象溪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无时无刻不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 。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体会到了文章的描写顺序 。特别是录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文中描写大潮的关键词语如:声音: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态: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使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和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大潮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形象,有如身临其境,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作者语言的优美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
推荐阅读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实录
- 一年级语文闫思兰一分钟教学实录
-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 2021年高考语文怎么复习
- 高考语文考试答题方法技巧建议
- 2021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归纳
- 2021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技巧
-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技巧
- 高考语文各题型满分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答题常用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