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的聚缩虫病是龙虾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 , 它感染速度快 , 几天之内便可使池中的龙虾绝大部分感染 , 如不及时防治 , 甚至会引起感染细菌病 , 继而发生死亡 。 聚缩虫病病原为聚缩虫 , 病虾往往在脱壳过程中死亡 , 幼体、成虾均可发生 , 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
一、病原体
龙虾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 , 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 。 聚缩虫寄附于龙虾的体表和鳃等 。
二、发病过程及症状
龙虾寄生聚缩虫后 , 体表似覆盖一层絮状白毛 , 消瘦 , 活动减弱 , 或在池中不动或在水中缓慢游动 , 趋光性差 , 极易沉入水底 。 聚缩虫群体较大 , 常附着在龙虾的头甲及腹部、鳃部 , 呈粘滑的絮状附着物肉眼可见 。 病蟹的关节、步足、背部、额部、附肢及鳃上都附着聚缩虫 , 体表污物较多 , 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 , 严重影响龙虾的呼吸、活动和摄食 , 患病的龙虾不排粪、不摄食、不蜕皮 , 严重者常在黎明前死亡 。
三、发病原因
1、聚缩虫喜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盐度较低的水体中 。 因此 , 池中的有机物既为聚缩虫提供了食料又提供了附着基 。
2、聚缩虫是通过端纤毛轮的自由游泳体在水中传播的 , 静水容易使端纤毛幼虫易寄生在附着基上 。
3、当池中有机物的含量则越来越多 , 聚缩虫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迅速繁殖 。 严重时可使龙虾幼体聚缩虫的感染率达到85% 。
四、防治方法
在龙虾养殖过程中 , 控制聚缩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 其措施有:
1、彻底清塘 , 杀灭池中的病原 , 对该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2、发生此病可经常大量换水 , 减少聚缩虫数量对淡水小龙虾的危害 。
3、每立方米用虾蟹保护剂15克 , 放塑料桶内 , 用1%的盐水浸溶 , 2 小时后 , 全当泼洒(注意:虾蟹保护剂的毒性与盐度有关 , 如养蟹池有一定盐度 , 则每立方米用虾蟹保护剂10克即可) 。
4、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25-0.6克兑水全池泼洒 。
5、每立方米水中加入新洁尔灭0.5-l克和高锰酸钾5-10克配成混合液 , 充分溶解后浸洗病蟹10-15分钟 。
6、综合措施
1)、经常采用益水宝(即由枯草芽孢杆菌及硝化细菌等组成的复合菌)全池泼洒虾池 , 其基本用量为0.4PPM , 分解虾池有机碎屑 , 消灭聚缩虫赖以生存的空间基础 。
2)、采用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进行全池泼洒(通常在应用益水宝2-3天后) , 其基本用量为0.3PPM , 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在工业循环水方面 , 经常用于杀藻 , 因此当其被用于富营养化的水体后 , 不仅可以杀灭水体致病菌 , 防治继发性感染 , 同时还可有效杀灭藻类 , 提高透明度 , 降低聚缩虫类繁殖速度 。
3)、全池泼洒虾蟹纤虫净 , 其用量为0.8-1.0PPM , 间隔7天左右 , 重复泼洒1次即可 。
【淡水龙虾聚缩虫病的防治】当将以上三个方法有机地配合起来应用 , 即可有效控制龙虾聚缩虫病的发生及发展 。
推荐阅读
- 小龙虾繁殖、养殖细节ABC
- 小龙虾的白斑综合症防治
- 美国小龙虾白斑病毒发展迅速
- 小龙虾水霉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
- 早春小龙虾养殖技术六要点
- 建大棚、暖池,澳洲龙虾舒服过冬
- 小龙虾工厂化养殖是否可行?
- 小龙虾养殖池塘的开挖方法
- 小龙虾沟渠养殖技术要点
- 【收入】2020收入高又缺人的冷门专业 百万年薪小龙虾、殡葬你选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