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课文

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 , 利用丰富的想象 , 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 。 全文结构清楚 , 充满童真童趣 , 可以说 , 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 , 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 , 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 又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 , 一朵云 , 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 , 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 , 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 , 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
天窗的部分原文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 。 暖和的晴天 , 木板窗扇扇打开 , 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 碰着大风大雨 , 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 , 木板窗只好关起来 , 屋子就黑得像的地洞里似的 。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 , 装一块玻璃 , 叫做天窗 。
夏天阵雨来了时 , 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 , 仰着脸看闪电 , 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 , “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 , 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 ,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 从那小小的玻璃 , 你会看见雨滴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 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 。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 , 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 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 。 晚上 , 当你被逼着上床去 "休息" 的时候 , 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 你偷偷地从被子里伸出头来....

琥珀课文

文章插图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中国著名作家茅盾(沈雁冰)1928年写的一篇短文 , 写活泼的孩子被迫进屋“休息”时只能把天窗作为观察世界的唯一窗口 , 天窗成了引发孩子丰富想象的地方 , 说明想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要 , 这需要理应得到成人的理解和支持 。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天窗的位置与作用 。
第二部分(第4-8节)写天窗引发了孩子丰富的想象 。
第三部分(第9节)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 。
其中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 又可按“下阵雨时”与“夜晚”两个情境分为两层 。
课文词汇丰富 , 句式既工整又多变化 , 还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 名家之作值得师生共同品味 。
二、学习建议:
·导入新课
本课导入可直接揭示课题“天窗” , 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 再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
·字词教学
词汇丰富 , 选用准确是本文一个特点 , 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 如“慰藉”一词在词典上的意思是“安慰” 。 但联系上下文后 , 它的含义就丰富得多了:孩子活泼好动 , 顶喜欢去观察与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 但大人们却偏把他们关在地洞似的屋里 , 逼他们上床“休息” , 孩子们只能透过天窗去观察与想象 , 从中得到少量的满足 , 使心情感受到一些安适 。 再如“一瞥” , 词典上的意思是“很快地看一下” , 这里写闪电 , 带有一点拟人的手法 , 意思是带子似的闪电一闪而过 , 时间短暂 。
琥珀课文

文章插图
·阅读教学
1 阅读课文前应交代作者及社会背景 , 那是在1928年 , 那时的社会比较闭塞 , 在乡下的孩子活动范围更小 。 他们不像现在的学生能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外部世界 , 尤其能从电视、互联网中多方接受信息 。 那时的孩子被家长关在黑洞似的屋子里 , 只能凭那小小的天窗去想象那“神奇的宇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