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又因为其身有山椒味道,所以俗称“大山椒鱼”,那么大鲵怎么去养殖呢?它的不同形态怎么管理呢?下面一起跟农村养殖网来看看吧!
文章插图
幼鲵养殖
1、放养池和苗种消毒:新建的水泥池必须用水浸泡15-20天待池水pH值稳定在8.2以下,才能放养大鲵苗 。 在放养之前池要用漂白粉或敌百虫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敌害生物 。 苗种下池前用呋喃类药物0.2克或亚甲蓝0.5克兑水浸泡5分钟 。
2、养殖池面积及放养密度:幼鲵室外养殖池一般5-10平方米,室内池一般2-5平方米,每平方米一般养幼鲵10-30尾 。
3、幼鲵饵料:幼鲵摄饵能力较好,故要勤投适口饵料 。 幼苗刚入池后投红虫、水生小昆虫、小鱼虾或鱼浆、肉浆 。 饵料质量要好 。
4、水质管理:幼苗池面积小、水位浅、放养密度较高,水质难以自然平衡 。 因此,幼苗池内要每天换一次新水 。 换水前要将池内残渣剩饵清除于净 。 使池水透明度一眼见底,pH值6.5-8.5左右 。
5、日常管理:幼苗入池后,每天要作好气温、水温、投料品种、投喂量、吃食情况及观察幼苗活动记录 。 幼苗入池后,可能由于运输或受新环境和气候的影响,10天左右时间不摄食,即使不摄食也不会死亡 。 幼苗池水一般保持10-15厘米深即可,池内可放些卵石、石块,以供幼苗隐身 。 幼苗每天要投喂饲料两次(上午8点、下午5点投料) 。 养殖中发现有个别弱苗时,要分开单独饲养 。 [7]
成鲵养殖
1、养殖池与鲵种放养:大鲵养殖分室外与室内养殖 。 室外养殖池可大些,一般20-50平米,池深1.2-1.5米;室内养殖池可建小些,一般5-10平米,池深0.8-1.0米 。 池水的进排水系统及排污、洞穴都要配套 。 鲵种放养前池子要泡水消毒,鲵种也要消毒 。 同池放养的鲵种规格要一致,以避免大小不齐发生相互残杀 。
2、放养密度:室外大池养殖密度应稀,一般每平方米1-3尾,室内养殖每平方米3-7尾 。 大鲵的生长除环境、饵料以外,与放养密度也有一定的关系:(1)密度低的组平均体重净增长及体重的增长率都高于密度高的组 。 即平均体重增长11尾/池>28尾/池>40尾/池 。 (2)养殖密度越高,其饲料系数也越大 。
3、饲料:大鲵属肉食性动物 。 在野生环境中,主要摄食对象是蟹、蛙类、水生昆虫、鱼类、蛇及动物残块 。 其中蟹占44%,蛙类占8%,鱼类占13%,水生昆虫占有9%,其余占26% 。 人工养殖条件下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内陆省养殖大鲵要投淡水鱼、蟹、蛙、螺肉、蚌肉、猪肉、牛肉、羊肉及动物下脚料等;沿海省还可以投喂海水鱼类 。
4、管理:大鲵的日常管理是整个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 饲养的优劣与大鲵的生长速度、疾病发生率及经济效益极为密切 。 其日常管理即:一是勤观察,大鲵多在夜间觅食,且活动迟缓,对过于活跃的动物性饵料,捕食有一定困难,在人工条件下,要对活饵料作适当处理,且投饵以少量多次为佳 。 同时要勤巡池,并观察、记录生活情况 。 二是看水质,大鲵对水源要求较冷、清新不污染,平时需水量虽不甚大,但要有一定流动水为好 。 水色浑浊和透明度不够,就要换入新水 。 看天气和气候变化情况,便于采取有效措施 。 三是投喂饲料 。 投饵品种不宜单一,且要质好又新鲜,以免影响生长 。 四是大小分开、按级放养 。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大鲵个体差异一般很大,体质也不一样,如不按时分池,就会出现因争食互相咬斗,造成伤亡或是弱者被食 。 五是要注意防逃 。 成鲵养殖池池壁要求1米以上,池壁上方要做—T型防逃板 。 大鲵逃逸力最强的时间是瀑雨、雷电之时 。 另外,大鲵对酸碱特别敏感,养殖中应引起重视 。 [7]
推荐阅读
- 世界大鲵的分布和种类
- 大鲵肉的价值与作用
- 大鲵为什么叫娃娃鱼,由何种原因被称为娃娃鱼
- 大鲵用什么呼吸
- 蝾螈和大鲵的主要区别
- 娃娃鱼可以买卖吗?
- 大鲵是什么动物
- 小鲵和娃娃鱼的区别
- 2019年娃娃鱼多少钱一斤
- 大鲵养殖的步骤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