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的现代演绎组图( 三 )


在历朝历代武林高手的再创作中 , 五禽戏发展至今 , 已形成不少流派 。
例如 , 有体势型 , 偏重肢体运动 , 模仿“五禽”动作 , 意在强身健体 , 即通常所说的五禽戏 。 内气型 , 仿效五禽神态 , 内气运行为主 , 重视意念锻炼的 , 如五禽气功图;外刚型 , 用于散手技击、自卫御敌 , 如五禽拳、五禽散手等;保健型 , 通过拍打、按摩治疗疾病;还有柔美型 , 动作优美矫健 , 舞蹈形式 , 如五禽舞、五禽功法图说等 。
还原从考证开始
一段时间内 , 社会上的五禽戏编创比较芜杂 , 编创者大都根据五禽的动物名称和简单作用凭主观意念而为 , 缺乏科学化论证 , 也带来了潜在隐患 。
在纷繁错杂的五禽戏流派中 , 如何拨开历史的迷雾 , 尽量还原五禽戏的真面目?
这项艰巨的工作始于2002年 。 国家体育总局设立了《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的课题项目 , 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名义组织功法编创 , 上海体育学院虞定海教授等欣然领命 。
作为中国五禽戏方面的专家 , 虞定海仍然觉得创编五禽戏很难 。 “创编五禽戏是(创编)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中最难的 。 因为八段锦、易筋经在清朝时期都有图谱 , 唯独五禽戏的可供考察的历史文献甚少 , 所以一段时间内 , 社会上的五禽戏编创比较芜杂而随意 , 编创者大都根据五禽的动物名称和简单作用凭主观意念而为 , 缺乏科学化论证 , 也带来了潜在隐患 。 开展五禽戏新功法的编创 , 就是想还五禽戏一个尽可能正宗的原貌 , 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论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 ”
为了尽可能接近华佗五禽戏 , 课题组率先梳理了有关五禽戏的历史典籍和研究现状 , 查阅历史文献资料50余种 , 收集五禽戏功法录像20多套 。
为了进一步考证五禽戏的渊源 , 2002年春天 , 虞定海还专程来到华佗故乡安徽省亳州市 , 拜访了五禽戏一大门派掌门人、八旬高龄的刘时荣老先生 。 “刘时荣当即叫弟子给我演练五禽戏 , 他的五禽戏融入了太极拳 , 与古代文献记载相差较大 。 老人已经记不起小时候打的五禽戏了 。 ”
在参观华佗故居华祖庵时 , 虞定海查阅了五禽戏相关文献资料和动作塑像以及出土文物 。 在这里还邂逅了五禽戏的另一门派掌门人、九旬高龄的董文焕老人 。 “董文焕当即演练了五禽戏 , 这套五禽戏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 在形意拳基础上编排的 , 这些都与文献差距较大 。 ”
华佗故居探源回来后 , 课题组在上海体育学院召开了传统五禽戏功法观摩研讨会 , 来自全国五禽戏功法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马凤阁、刘时荣、王健、董妙成、韦俊文悉数进行了表演 。 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基础上 , 新编的健身气功五禽戏终于出炉了 。
五戏对应五脏
五禽戏的各戏 , 没有简单根据中医五行的顺序来对应心肝脾肺肾等脏腑 。 而是根据五禽的秉性、经络运行来对应五脏的锻炼 。
新编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 , 顺序为虎、鹿、熊、猿、鸟 , 动作简便易学 , 数量沿用了陶弘景的描述为10个动作 , 每个禽戏2个动作 。
技术动作素材主要根据《养性延命录》、《夷门广牍》、《万寿仙书》、《五禽舞功法图说》、《导引图》等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 加以提炼、改进 , 融入了形体美学、现代人体运动学等时代特征和科学健身理念 , 并在功法开始和结束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 , 体现了形意气的合一 。
新编五禽戏根据五禽秉性特点 , 配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 , 并首次提出对人身各部位锻炼和脊柱全方位运动的新理念 , 首创了五禽秉性与五脏锻炼相配合的编创思路 , 使中医整体观和现代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得到了有机结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