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诊断要点 关于小儿麻痹症诊断要点有哪些

患小儿麻痹症的患者一般是1至6岁的儿童, 这种病症的主要症状是发热, 情况严重的还会感到肢体疼痛, 并且发生迟缓性的瘫痪, 对孩子以后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那么, 关于小儿麻痹症诊断要点有哪些, 下面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 。

小儿麻痹症的诊断要点 关于小儿麻痹症诊断要点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脑积液 大多于瘫痪前出现异常 。 外观微浊, 压力稍增, 细胞数稍增(25~500/mm3), 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多, 后则以单核为主, 热退后迅速降至正常 。 糖可略增, 氯化物大多正常, 蛋白质稍增加, 且持续较久 。 少数患者脊髓液可始终正常 。
(二)周围血象 白细胞多数正常, 在早期及继发感染时可增高,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 急性期血沉增快 。
(三)病毒分离或抗原检测 起病1周内, 可从鼻咽部及粪便中分离出病毒, 粪便可持继阳性2~3周 。 早期从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的意义更大 。 一般用组织培养分离方法 。 近年采用PCR法, 检测肠道病毒RNA, 较组织培养快速敏感 。
(四)血清学检查 型特异性免疫抗体效价在第一周末即可达高峰, 尤以特异性IgM上升较IgG为快 。 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酶标等方法进行检测特异抗体, 其中以中和试验较常用, 因其持续阳性时间较长 。 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及4倍以上增长者可确诊 。 补体结合试验转阴较快, 如期阴性而中和试验阳性, 常提示既往感染;两者均为阳性, 则提示近期感染 。 近来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及特异性IgM单克隆抗体酶标法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通过以上内容的了解, 我们已经很清楚的知道了关于小儿麻痹症诊断要点有哪些,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多了解相关知识, 平时多做一些预防方面的工作, 这样才能减少该病的发生, 还要多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 出现症状就要及时治疗 。

生活中不是经常能见到小儿麻痹症患者, 但是并不代表这种病症的患病率不高, 在早些年代, 由于医学技术不是非常的发达, 小儿麻痹症患者数量还是相对的比较多,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会有后遗症并且会传染的疾病, 那么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诊断要点在哪呢, 下面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 。
小儿麻痹症的诊断要点 关于小儿麻痹症诊断要点有哪些

文章插图

(1)患者周围人群中有小儿麻痹症患者 。
【小儿麻痹症的诊断要点 关于小儿麻痹症诊断要点有哪些】 (2)患者有上述小儿麻痹症的表现, 如发烧、肢体疼痛、肢体瘫痪等 。
(3)患者肢体瘫痪为软瘫(即四肢松弛、无力), 肌肉萎缩, 肢体变细 。
(4)患儿智力正常, 大小便功能正常 。
(5)患儿出生后正常, 成长到6个月以后因发烧而出现肢体瘫痪 。
(6)肢体瘫痪畸形多种多样, 在四肢的病变程度不对称;有病的肢体因血运不好而发凉, 但感觉正常 。
它是由脊髓灰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 因为病的变化部位主要在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部运动神经, 医学上叫做脊髓灰质炎 。 这种病能使肌肉软弱, 部分肢体麻痹, 又因为多发生在小儿身上, 所以, 也叫做“婴儿瘫” 。
小儿麻痹症病毒主要由病人的粪便排出, 排毒的时间很长, 可达5-6个星期或是更长一些, 传播的途径主要通过污染源, 吃的东西、手、苍蝇携带等方式, 又通过消化道传染 。 病毒侵入身体以后, 从嗓子部位进入淋巴结和血液循环, 再侵入脊髓和脑子部位、神经系统, 使人得病 。
通过以上对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诊断要点在哪的相关介绍, 家长们了解了吧, 如果及时到医院治疗, 小儿麻痹症是可以治好的 。 过去对一些长期不能恢复的, 曾认为是“不治之症”的后遗症;目前已有针灸按摩或手术等治疗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