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形意拳的三体式

【说说形意拳的三体式】谈起形意拳 , 行家里手都知道是万变不离三体式 。 三体式是进形意拳大门的总机关 , 三体式站不好、练不对则永远也进不了形意拳之大门 。
三体式有五五步三体式和三七步三体式 , 究竟哪种为更佳呢?我学拳时 , 老师曾对我说:“这个三体式 , 老一辈形意拳家改来改去 , 就改成三七步这种站法为最合适 。 ”
姜容樵先生在他的《形意母拳》一书的“贴拳说”中披露了这个秘密 。 姜容樵先生说:“闻李存义、张兆东(占魁)两先生云 , 形意拳至郭云深先生一变 , 不用双重腿 , 惟今之传者 , 皆双重腿 , 取其易习耳 , 录之以备参考 。 ”校阅姜容樵所著《形意母拳》一书的有钱砚堂、李景林、张兆东、尚云祥、姚馥春、韩慕侠、黄介梓、刘锦卿诸位先生 。 姜容樵先生所说的双重腿 , 就是五五步 , 即站三体式是五五步 , 练五行、十二形、连环、杂式捶均是就五五步而言的双重腿 。 姜容樵先生又言“惟今之传者 , 皆用双重腿 , 取其易习耳” 。 郭云深先师改五五步为三七步至今已百多年了 , 去世都103年了 , 回过头来看“今天练五五步双重腿的依然占练形意拳人数的大多数 , 关键还是五五步易而三七步难练习 。
我习练形意拳三体式时 , 老师问我能站多少分钟 , 我回说五分钟 。 老师说:“好 , 我看你怎么能站五分钟 。 ”我站着三体式 , 老师看着表 , 十秒 , 三十秒 , 一面数秒 , 一面给我纠正动作 。 我竟没站下两分钟来 。 站到一分45秒时 , 我的后腿就热、涨、酸、痛、麻得忍不住了 , 如同给自己上了刑具一样的难受 。 但我从此找到下功夫的要领和努力的目标 。 从此以后 , 我天天练 , 由站不到两分钟 , 到能站三、五分钟;由站三、五分钟 , 到能站七、八分钟乃至练得能一次站二十五分钟 , 只站得后腿麻木 , 周身发抖 , 但桩功有了明显的进步 。 老师说能站七、八分钟 , 桩步就基本够用 。 在老师的指导下 , 我终于站得一般人推不动 , 拉不动 , 抬不起前胳膊 , 拉不开下面紧贴腹间的胳膊 , 前胳膊如有数百斤重 , 身体如有五、六百斤重 , 下面的胳膊如同膘戮沾一般 , 基本上达到老师对我的要求 。
常听不少形意拳家说一个三体式能站一、两个小时 , 我感到吃惊 , 我从没超过40分钟 。 1982年我在东城武术馆教形意、八卦高级班 。 那些一次能站半小时的学员 , 原来站的都是五五步 。 我让他们站三七步 , 竟没一个能站下两分钟来 , 这才恍然大悟 , 原来那些能站一、两个小时的老师们站的也是五五步 , 三七步和五五步竟有这么大的区别 , 果如姜容樵先生所言 , 双重腿易习罢了 。
郭云深先师是一位对双重步改革的大家 , 在一百多年前就不站五五步 。 他一个崩拳打遍南北 , 总结了双重步比武实战的弊端 , 大胆改革把五五步改成三七步 。 这是他实战的总结 , 我们后人一定要好好的继承 。 郭云深先师否定自己 , 改革创新的精神 , 也值得我们学习 。
这前三后七的三体式要站出八个字来 , 即一顶、二扣、三圆、四敏、五抱、六垂、七曲、八挺 。
这八个字 , 每字又有三项要求:
一曰顶 。 顶有三顶 , 即:1.头向上顶 , 才能提起精神 , 有冲天之雄姿 。 头是周身之统帅 , 头上顶 , 则后三关尾闾、夹脊 , 五枕才能通畅 , 肾气才能上达泥丸(百会) 。 2.手掌外顶 , 如有推山之劲 , 则使气贯周身 , 劲力以达四肢 。 3.舌要顶(姜容樵先生讲有吼狮、吞象之容)能导上升之肾 , 下行压于丹田、以固命本 。 舌顶上腭是参禅打坐的要求 , 舌顶上颚 , 舌下两穴金井、石泉分泌唾液 , 将此唾液吮吞下咽 , 入任脉 , 以助阳精 , 才能达下固命本之效 , 舌顶也免在对敌搏斗中 , 被敌击中口部以伤舌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