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养花威尼斯小艇相关资料( 四 )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 先讲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写出了河道纵横交叉的特点 。
然后用汽车和小艇作比, 说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使人很容易地理解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 。
小艇的特点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个是外形上的特点, 又窄又深, 两头翘起;一个是行动上的特点, 轻快、灵活 。 先讲有多长, 紧接着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独木舟”比喻小艇“又窄又深”;用“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小艇的两头向上翘起的样子;用“田沟里的水蛇”比喻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
这一行动上的特点是由构造上的特点决定的, 接着又讲了坐船的乐趣 。 第三段(第4、5自然段)讲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
“特别好”表现在“速度快, 船只多, 操纵自如”, “不管多么拥挤, 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极窄的地方, 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极快, 还能作急转弯” 。 最后通过坐船者的感受来说明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
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一方面是船夫长期训练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由于小艇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因此课文第 二、三段之间有密切联系 。 第四段(第5、6自然段)写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
第5 自然段从白天人们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说明小艇的作用, 作者抓住忙着做生意的商人、年青妇女、到郊外去的小孩、上教堂的老人等四种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 显示了小艇同市民的密切关系 。 第6自然段通过戏院散场, 人们乘船离去, 来说明威尼斯的小艇同人们息息 相关, 密不可分, 并写了小艇的作用 。
6.有关威尼斯小艇的资料威尼斯“因水而生, 因水而美, 因水而兴”, 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 威尼斯(VENEZIA)公元452年兴建 。 八世纪为亚得里亚海贸易中心 。 十世纪曾经建立城市共和国, 中世纪为地中海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 。 新航路开通后, 因欧洲商业中心渐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 。 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国 。 工商业发达, 有 威尼斯
炼铝、化学、炼焦、化肥、炼油、钢铁等工业 。 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花边、刺绣等著称 。 陆上的马尔盖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运港 。 驰名的旅游中心, 年有3百万游客 。 古老的圣马可广场是城市活动中心, 广场周围耸立着大教堂、钟楼等拜占庭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 。 离岸2公里处的线状沙洲-利多是欧洲最著名的海滨浴场 。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 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之上,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 蜿蜒的水巷, 流动的清波, 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 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 。 这个城市, 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 。 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 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 。 威尼斯外形像海豚, 城市面积 不到7.8平方公里, 却由118个小岛组成, 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 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缀接相连 。 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 威尼斯还是个繁华的小镇, 那里的人生活情况很好 。 这里建筑的方法, 是先在水底下 威尼斯卫星地图
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桩, 木桩一个挨一个, 这就是地基, 打牢了, 铺上木板, 然后就盖房子, 那儿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的 。 所以有人说, 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 下面是森林 。 当年为建造威尼斯, 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 。 这样的房子, 也不用担心水下的木头烂了, 它不会烂的, 而且会越变越硬, 愈久弥坚 。 此前考古者挖掘马可波罗的故居, 挖出的木头坚硬如铁, 出水后见了氧才朽 。 威尼斯肥沃的冲积土质, 就地而取材的石块, 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 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 。 这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 却被一百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岛, 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 初来乍到很快便会迷失在这座“水城”中, 找不到路 。 好在有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 。 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 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 。 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七座教堂, 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 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 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 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涨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