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 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 。 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 真好 。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 丁陶来陀(tindtoretto, 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 。 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 增加了不少颜色 。
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 以后屡次遭火, 屡次重修, 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 。 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面斜对着圣马克方场, 南面正在运河上 。
在运河里看, 真像在画中 。 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 一眼看去, 无数的柱子 。
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 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 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 一根柱子没有, 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 都是整块的墙面 。 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 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
威尼斯人真不愧着色的能手 。 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 好像在水里 。
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 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 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 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 。 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 一边是法院, 狱囚提讯须过这里, 所以得名 。
拜伦诗中曾咏此, 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 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 。
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 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 。 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 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 便是唱夜曲的船 。
雇了“刚朵拉”摇过去, 靠着那个船停下, 船在水中间, 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 在微波里荡着, 像是两只翅膀 。 唱曲的有男有女, 围着一张桌子坐, 轮到了便站起来唱, 旁边有音乐和着 。
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 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 最清朗 。 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 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 。
音乐节奏繁密, 声情热烈, 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 。 在微微摇摆地红绿灯球底下, 颤着酽酽的歌喉, 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 。
唱完几曲之后, 船上有人跨过来, 反拿着帽子收钱, 多少随意 。 不愿意听了, 还可摇到第二处去 。
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 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 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 。
一个是圣罗珂堂, 旁边有一所屋子, 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 共六十二幅画, 是丁陶来陀的手笔 。 屋里暗极, 只有早晨看得清楚 。
丁陶来陀作画时, 因地制宜, 大部分只粗粗钩勒, 利用阴影, 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 。 《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 力量最雄厚 。
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 有大画家铁沁(titian, 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canova 。
8.威尼斯的小艇的资料面积:只有6.9平方公里 。
人口:居民只有10万人左右 。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 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 蜿蜒的水巷, 流动的清波, 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 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 。 威尼斯这个城市, 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 。 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 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 。 威尼斯外形像海豚, 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 却由118个小岛组成, 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期间, 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350座桥相连 。 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