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辩证论治阴痛( 二 )


变通法;或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加减 , 较上方利湿祛风作用更佳 。

中医分型辩证论治阴痛

文章插图

(4)湿热蕴结
症状:阴部疼痛 , 少腹两侧胀痛 。 带下量多 , 色黄秽臭 。 胸闷烦躁 , 口干口苦 。 小便黄 , 大便干结 。 舌红 , 苔黄腻 。 脉弦数或滑数 。
病因:湿热蕴结 , 阻遏下焦胞宫 , 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
治法 , 清热利湿 , 凉血和血 。
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
药物:龙胆草10g 。 泽泻10g , 木通10g , 车前子10g(包) , 黄柏8~10g , 黄芩l0~15g , 当归10~15g , 白芍10~15g , 生地10~15g , 丹皮6~l0g 。
方解:龙胆草 。 黄柏、黄芩清热 , 木通、车前子、泽泻利湿 , 当归、白芍和血 , 生地、丹皮凉血 。
加减:阴痛、少腹痛甚者 , 加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脂 , 理气活血 。 带下色黄秽臭 , 加苡仁、败酱草 , 清热利湿 。 大便于结 , 少腹有癜积者 , 加制大黄、桃仁 , 化瘀除蠹 。
变通法:黄带量多时 , 亦可先用易黄汤(《博青主女科》)加减 。

(5)瘀血阻络
症状:阴中疼痛 , 痛不可忍 , 经期、性交时尤为显著 , 甚则如抓扒刀绞 , 或有肛门坠胀疼痛感 。 月经时腹痛拒按 。 经色黯紫有血块 , 少腹有瘾积 。 舌红紫黯 , 边尖有瘀点(斑) , 脉弦涩 。
病因:气血瘀滞 , 胞宫、阴中经气痹阻不通 , 不通而痛 。
治法:活血化瘀止痛 。
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
药物:桃仁10g , 红花10g , 当归15g , 白芍15g , 川芎6~10g , 生地10g , 丹参15~30g , 炙乳香6g , 炙没药6g , 川楝子10g 。
方解: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定痛 , 当归、白芍、生地、川芎和血活血 , 川楝子理气 。
加减:疼痛甚者 , 加生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少腹瘀积者 , 加三棱、莪术破血消瘀 。
变通法: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

(6)寒凝肝经
症状:阴部拘急掣痛 , 不可忍受 , 甚则不近衣被 , 畏寒肢冷 。 舌淡黯 , 苔白 , 脉沉弦 。
病因:经、产或性交时受寒 , 寒邪直中肝经 , 经气不畅而作痛 。
治法:温肝散寒止痛 。
方剂:暖肝煎(《景岳全书》)加减 。
药物:茴香3g , 肉桂3g , 乌药10g , 当归15g , 白芍15g , 干姜3g , 川楝子10g , 枸杞子10g , 细辛3g , 吴萸3g , 甘草10g 。
方解:茴香、肉桂、乌药、吴萸温肝散寒 , 干姜、细辛散寒止痛 , 川楝子疏肝理气 。 枸杞子、当归养肝和血 , 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 有解除痉挛作用 。
加减:畏寒怯冷者 , 加淡附子、桂枝 , 加强散寒作用 。
变通法:亦可用加减吴茱萸汤(《妇人大全良方》) , 药如吴萸、干姜、桂枝、细辛、防风、法半夏、当归、白芍、茴香、茯苓、丹皮、麦冬、甘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