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杨冀州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四 )


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有“处疖痈疽 , 针惟令极热 。 ”的论述 。 这是火针治疗热症的最早记载 , 从此进一步扩展了火针适应症的范围 。
元明时期的高武所著《针灸聚英》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了火针的疗法 , 指出“凡症块结积之病 , 甚宜火针” 。 标志着火针疗法的渐趋成熟 。
明代的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经验 , 并把火针列为针灸疗法的一种针法 。 明代的火针疗法 , 已成熟地走进上针灸的圣坛 。
直到明清以后 , 火针疗法才统一了称谓 , 统称为“火针” 。 这是历代医家对火针疗法都有所发展的结果 。
3、火针的针具在历史上被张冠李戴 。
《黄帝内经》记载了九种不同形式的针具 , 即:馋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 , 毫针、长针、大针 。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解释说:“针名有所宜 , 各不同形 , 各任其所 , 为刺之要 。 ”
既然不同名 , 不同形 , 不同任的针具 , 是针灸用针的关键 , 那么九种针具中为什么没有火针这一针具?火针哪里去了?
《灵枢?官针》中云“淬刺者,刺燔针 。 ”说火针啊 , 是燔针的刺法 。 既然有燔针的刺法 , 为什么九种针具中没有燔针这一针具? 燔针又哪里去了?
历史上没有任何医学文献上记载过燔针的具体形状、尺度、来源、作用 。 那么一针一法 , 九针中的大针如何就下岗了 , 没有了位置呢?这九种针具与九种刺法中的矛盾 , 说明了什么呢?
朝有三思 , 一思就是百年 , 思来想去 , 一一对号之后 , 只能有一个解释 , 那就是张冠李戴了 , 九针中的大针即为火针 。
何以见得?究其因而有三者:一是大针与火针 , 其形状相似;
《灵枢.九针十二源》云:“九曰大针 , 长四寸……” 长四寸,按李锄《骨度研究》中引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的周尺计算 , 一尺合市尺0.5973尺 , 四寸则合现代的二寸四分 。 针身若太长 , 则不能保证其疾刺时的灵活度和硬度 。 古时烧针沾取麻油 , 麻油烧针时针身若太短 , 又易于将施术者的手灼伤 。
又云:“大针者 , 尖如挺 , 其锋微圆……”针挺尖圆 , 则是对针体高温速刺的要求,不然用火烧针, 由于古时金属不如现代精良 , 故根据当时的针具材质 , 针尖在烧红后很易弯折,所以针锋制得微员 。 可见大针之形状与火针之要求是如此一致 , 故言大针与火针 , 其状相似也 。
二是大针与火针 , 其针具性质相通 。
大针源于锋针 。 九针中记述了大针的来路及性能 , 却未记载大针的刺法 , 反倒被人插足 , 挤进了一个刺法――燔针 。
燔针针刺的部位为“寒痹者 , 关节前后” , 适应证为痹证及伴水肿者 , 这极符合大针针具的性能 。
大针在原著中所治病症,与火针针具的性能最为相当 , 几乎一样 。
大针、燔针门当户对 , 燔针刺法又乃火针别名 。 这难道还不可推之 , “大针”、“燔刺”乃同类异名 , 如此 , 大针揭去头盖 , 所露当是火针 。
三是大针的“大”字与火针的“火”字 , 两字字型相似 , 极易相混 , 造成笔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