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骧老师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 金庸论太极( 二 )


二要圆:双手最忌走直角, 处处须保持弧形状态;
三要定:定步推手只许换步不许走动 。 因推手的寸的是要在腰腿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方来逼只能用坐腿腰的方法去消对方的来势, 习之久之腰腿自有功夫;
四要近:凡找劲听劲锻炼腰腿功夫, 都须逼近才能切实 。
活步推手:进两步退两步, 彼此不变方向, 我按进一步, 挤进一步, 彼捋退一步, 掤退一步, 彼此周而复始, 借此练习进退轻捷, 推须不变方向, 才能逼出腰腿功夫 。
大捋:进四步退四步, 彼此向四隅进退, 我按进一步, 肘进一步, 挤进一步, 靠进一步, 掤退一步, 捋退一步, 採挒退一步切肘, 向我方后让一步, 这一步包括採挒切三个动作, 因捋是退三步, 故名大捋, 无论练习哪种推手法, 最忌不按规则和用力冲击, 绝不能有胜负观念 。
我们只需认一个条文钻究, 这一条钻通了, 其它的条文就同时通了, 这就是用心之久, 豁然贯通的道理 。
譬如一间房子有几个门可以出入, 要进房的人只需走一个门, 不过这个门却是必要的, 得不到这个门是永远无法进入这间房子的, 我们要知道这几个从东边来的人走东门, 从西边来的走西门, 从各人所接近的走 。
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练架子是练体, 推手是练用 。 练体或练用是不是两回事?要解决这个问题, 先要明了太极拳的体是什么?用又是什么?练体离不了十三势, 练用也离不了十三势, 没有太极拳也没有推手, 十三势是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这是谁都知道的 。 可是一般练太极拳推手的人, 是不是每个动作都在这十三势上注意了 ?当然有许多人知道在这上面注意, 但是还有不少人只知道依样画葫芦, 不在这上面注意 。 不知道在十三势上注意的, 我敢说练体得不到体, 练用得不到用 。 因此十三势歌上说:“不向此中推求去, 枉费功夫贻叹息 。 ”练架子是练推手的体, 练推手是练架子所得的用, 可以说整个体都是用, 也可以说整个用都是体, 这样说来练架子练推手不是没有分别吗?有的, 我今日根据古人谈太极理论中属于推手的条文, 录在下面逐一加以注释, 再综合起来作一个总结, 我将我个人研究推手的经过写在后面:
《太极拳经》说:“人刚我柔谓之走, 我顺人背谓之粘 。 ”刚字是采取攻势的意义, 并非刚强之刚, 例如推手的按挤两个动作是采用攻势的 。 柔字是采用守势的意义, 并非柔弱之柔, 例如推手的捋掤两个动作是采取守势的 。 刚柔不过是攻守的两个代名词, 完全是用意的, 用势的, 不是用刚柔之劲来攻打的 。 对方用按挤两种攻势来逼, 我用掤捋两种势去消灭它, 这个动作叫做走 。 顺背是得势与不得势的区别, 能保持重心则得势为顺, 失去重心则失势为背 。 例如我方用按挤去攻逼, 意思使对方失势, 这个动作叫做粘, “ 动急则急应, 动缓则缓随”, 这是纯采取守势的说法, 学者不可误认为是自己不作主宰缓急随人, 须知攻击在人, 应敌在我, 我能随敌缓急, 从容应付不失重心, 可说已尽太极拳之能事了 。
《太极拳经》说“左重则左虚, 右重则右渺”, 太极拳就是一种轴心运动 。 所以《行功心解》上说“气如车轮, 腰如车轴”, 就是气如车轮则左重的向左转动, 右重的向右转动, 是当然之理容易明了, 不过要练得烂熟能得心应手,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拳经又说:“仰之则弥高, 俯之则弥深 。 进之则愈长, 退之则愈促 。 ”前三句皆是引劲落空之意, 就是说他仰攻我, 我引得更高, 他俯攻我, 我引得更深, 他直迸我引得他更长 。 总之顺他的来势引向空处, 不抵抗不截击 。 第四句说明退不得, 彼进我退便是自促, 无论练架子或推手, 都忌直进直退 。 《行功心解》说, 进退须有转换便是说明不能直进直退 。 例如搂膝锄步的进必须附带左顾右盼的姿势, 倒撵猴的退也是一样要向左右转换, 便是以退为进, 不是真退, 真退就是败了, 所以古人拳语曰:“有进, 进也 。 ”(纪效新书)上也说:“步步向前, 天下无敌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