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秘法-以脊柱行拳 太极谈思录之十三 李占英

1、太极之动势势为圆 , 环环相扣 。 要重视“划圆”运动 , 走圆时必须用意不用力 , 以腰为轴 , 令先天之气如车轮运转、分行上下、周身舒适 , 整体运动 , 高度协调 , 上下统一 , 如日月晨昏交替运转 , 在澄净集中上用功 , 以达到浑圆一体 , 周流不息 。 腰动时以意带动肢体做全身生理组织运动 , 以腰为轴的运动之理 , 是的奥妙所在 。 身为拳之根 , 动静俱由身 , 是身子耍手 。 正如杨澄甫宗师所言“真正的太极拳是不动手 , 动手不是太极拳 , 这是检验太极拳的唯一标准” 。 行功走架 , 势势圆转 , 圈圈相连 , 无论平圆与立圆 , 都要走完 , 以腰带动 , 变转虚实 , 从一个支点转向一个支点 , 待一圆划成 , 套接下一圆 , 虚实自然转换 , 圆圆相接 , 绵绵相生 , 缠丝不断;而转换之中见折叠、得节奏 。 不可旧圆未完 , 即起下圆 , 此时重心未完全交付新的支点 , 两足双重 , 虚实不明 , 难以虚灵 , 强行启动 , 必然意形皆断 。
2、欲要提的人起 , 必先问能否提的己起 , 落实支点 , 完全带动 , 顺势走化 。 上下左右动静相成相生 , 能无抽扯无犹疑、动于顺遂、起于无形、收于完全方可 。 每一动 , 无论进出 , 须先问自己能否 , 自相审问 , 度己度人 , 无忧而成之 。
3、每一收 , 必以整体带动集中一点 , 欲将对方带回 , 可意注肚脐 , 意气整合 , 全体收入 , 如将涣涣波流带入旋涡 , 愈旋愈裹愈小 , 汇入中流 , 全体收缩 , 至最终极细极小;每一放 , 可以心腹丹田为核心 , 以中正浑圆为基地 , 瞬间发散弥漫向外 , 以皮肤为界 , 整体向周围膨胀而出 , 大到无边 , 至大至极 , 扩充为无止无休 , 此为全体开放 。 此一大一小 , 谓之大到无外 , 小到无内 , 收放之理 , 浑然天成 。
4、拳诀云:打人如亲嘴 , 步到身要拥 。 太极拳向前退后都要求一条腿支撑体重 , 将全身安放妥当 , 另一条腿必须能够轻灵的提起、迈出或者回收 , 脚跟先着地 , 然后随整体之势驱动进退 。 这是虚实分明的要求 。 每一出势 , 必上下相随 , 以意主宰 , 手动脚动 , 脚到手到 。 即不可手方行 , 而脚已落完 , 手足分离 。 二不可手足到而身未行 , 手足与身分离 。 前足踏死 , 后足未离 , 此为“抢步”或“砸夯” , 双重发生 , 虚实难分 , 手已失据 , 败象显形 。 此皆用意不明所致 。
5、无论收放 , 意主骨力 , 出入均以骨骼 , 不以皮肉 。 放松至骨肉两分 , 皮肉感知 , 骨骼自由 。 予人以皮肉 , 而未知我筋骨 , 而我之皮肉松软柔绵 , 对方无所用力 , 无所附着 , 我之心意随势来去 , 方达无形无象 , 英雄无敌之境 。
6、每一动静 , 两足分立 , 或前或后 , 或左或右 , 任一形态 , 必以一足为重心 , 必问另一足能完全虚灵提起否?需要时时进行自我查纠 , 试将一脚迈出或退后后 , 看能否轻轻提起收回或前跨 。 如不能 , 则另一足支点未完全形成 , 其全身整体未能真正交付其担当 , 此时不可妄动妄为 , 必以调整之 , 待整合完成方可良好运行 。 凡此皆是意 , 起落均以意气为帅向腰腿求之 。
【杨氏太极秘法-以脊柱行拳 太极谈思录之十三 李占英】
大家都知道 , 把打得既缓慢又松柔 , 能疏经脉 , 通气血 , 从而使人体获得健康和长寿送给大家 , 但未必人人都知道——“用脊柱行拳” , 是之所以能够疏经脉、通气血、祛病的根本所在 。 脊柱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 , 以下从人体的构成 , 脊柱的构成 , 腰胯的重要作用三方面做一叙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