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势之前有六件事儿:一、正身;二、收心;三;写意;四、凝神;五、调气;六、守丹 。
一、正身 。
正身先自下而上 。 脚放松收至踝,踝放松收到膝,膝放松收到跨,跨左右分而前包、正尾闾,尾椎放松下垂,沿脊椎督脉一路向上:收腹、命门后突,涵胸拔背,沉肩坠肘,顺项,顶头悬 。 然后,沿任脉一路下行,检查一下各部分是否到位了 。 反复三次 。
二、收心 。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恬:“恬”字调心 。 舌抵上腭,吸气,呼气,随着呼气,把“气”下送到小腹丹田 。 老百姓的话儿说得更明白:把心放到肚子里 。
淡:“淡”字从水,应着肾 。 溜臀坐跨,“软枪”一顶,复“收”至命门 。
虚:“气”沿脊而上,至百会,精神放松 。
无:“气”自百会沿任脉而下,放到肚子里,肢体放松 。
真气从之:体会肚脐的“呼吸” 。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体会肚脐的“呼吸” 。
反复三次 。
三、写意 。
人立如松 。
两腿如立太虚:意在命门;
脑际若无所思:意在百会;
胸中空空如也:意在膻中,复下行至肚脐 。
反复三次 。
四、凝神 。
视线平视前方远处(或可参考李仲轩的说法,微上瞟),凝神片刻 。
五、调气 。
意想百会穴吸天地之气,徐徐送至丹田 。 意想以有意无意为度 。 反复三次 。
六、守丹 。
意守丹田片刻,以勿忘勿助为佳 。
这六件事儿其实就是一个事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反复放松入静、体认任督二脉“小周天 。
陈氏-内功教程(一)
一、混元桩(时间为30分钟)
内容:
1、起式:双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两膝微屈,上身自然直立,不偏不倚;两手自然下垂,手不贴身 。
2、将双手慢慢抬起,至胸前呈抱球状(似两手抱住一个气球),胸部开阔(但切忌有意挺胸)、肩要放松、腋下含空,双手距胸部尺许略远,掌心向内,指尖相对,双手之间距离为二至三拳 。 双手五指自然微张即可 。 臀部微有下坐之意(似坐于高凳上),背部、腰部似微身后的大树或墙上,似非,体重大部分落于脚跟 。
3、练功时,面部表情自然微笑,双目平视前方,不要仰头或低头,练功时也可闭眼去练 。 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忌用拙力 。 只要能使身体自然直立,手臂抬起的姿式正确,即为达到站桩的要求 。
4、放松训练:意识从上到下,反复放松三次 。 顺序:头部、颈部、肩部、臂部、两手、胸部、腹部、腰部、胯部、大腿、小腿、脚掌 。 放松的正确做法就是:避免无意识的肌肉紧张用力,恢复自然状态 。
5、不需要特定的意念,不需要刻意入静 。
6、收式:两手放下,轻轻交叠抱盖在肚脐部位,静养1——3分钟 。 然后两手搓热,轻轻搓面部几次到几十次(参考辅助内容里的按摩法) 。
说明:
1、每次练习时间从10分钟开始,间隔5分钟再练习,共两次 。 以后逐渐增加到一次30分钟以上,则只需练习一次 。
2、站桩前应稍微活动一下各关节(各种体操动作均可);结束后可以散步3-5分钟 。
3、地点的选择:室内(注意空气流通但不要正当风口),或空气清新但无明显风的室外 。 树林里的空地是最佳地点 。
4、两脚一般要求平行,但略成外八字也可以 。
5、形体调整的要领:头顶似有一线把身体悬吊起来,则脊椎骨由于重力作用自然节节下垂拉开 。
推荐阅读
- 太极拳为什么要慢练? 台湾郑曼青大师与其学生关于练拳、推手的对话录
- 太极 内转丹田 太极拳的境界
- 杨氏太极拳学练释疑 裆走下弧移重心 舍己从地缩又伸
- 太极拳运劲发力规律 跟杨振基老师学拳
- 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不同 传拳不传步
- 发劲与不发劲的差异 太极拳内劲密探
- 杨式太极拳的掌应该是怎样的? 杨式太极拳的步法
- 李雅轩:名家发劲的神态 太极拳的步
- 内外合一上下随 浅谈太极拳的“含胸”与“气沉丹田”
- 谈谈对太极拳中定的认识 关于太极拳中的意、气、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