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在拳外 论身备五张弓( 五 )


15.关于卧式练法 , 我一直在心悟 。 家父曾用玩笑的口气和我说过睡觉也是练功 , 而且是他想传的最真实的武功 。 记得家父跟我说的时候 , 我是这样回他的:“假设 , 你开一个武馆 , 里面铺上十几张床 , 跟你练的人一个个睡在那里 , 你自己说象什么样子?”他也觉得好笑 。 但笑过之后 , 他认真地说 , 你要是用心悟 , 这确实就是练功 , 而且是更好的功夫!
16.关于家父的功夫 , 我们讨论是属于打、摔、拿之中的哪一种 , 家父认为 , 哪一种都不是 , 纯粹是一触即发 。 (一触即发 , 有感皆应!)
17.关于技击的发力 , 发力时或者是瞬间的吸气 , 或者是瞬间的呼气 , 也可能是瞬间的守气 , 必须是自然的 。 没有规定必须是吸气、或者呼气、或者守气 , 有了要求 , 就不是自然了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还是守气 , 都是瞬间的 。 说起来好像是个时间差 , 其实连时间差也没有 , 嘀嗒是一秒 , 然而实际上 , 技击的发力是连嘀的一半都不到 , 非常短的一个瞬间 。 力就发出去了 。
18.发力时 , 一定有一个“诱入打空”的过程 。 对方不动 , 我不动 , 对方稍动 , 我的力已经发出了 。 非常非常短的一个瞬间 。 而且我的力 , 必然是和对方的力成为一种合力 , 绝不是对顶的力 , (到了这里 , 我插了一句:“那么 , 如果有传闻说对方的力发出来 , 而己方与对方的力对顶 , 却把对方发出去了 , 这一定是不可能的了 , 仅仅是传闻? 。 ”家父说 , “不可能的 , 这就是顶牛 , 用的是拙力 。 ”)他坚持认为 , 对顶的力一定是拙力 , 而不是巧力 。 发力的时机是在对方发力的一刹那 , 这时对方的力就是“空当” 。 于是我插了一句说:所谓的空当 , 不是在对方的身上 , 而是在对方发力的那一瞬间形成的力的趋向 。 家父认为是这样的 。
19.和身强力壮的、人高马大的人对垒时 , 当对方不发力时 , 我用的力是很小的 , 只要能控制住对方就可以了 。 实战技击的发力 , 是一种技巧 。 但要把这种“技巧”神化 , 把它作为一种神奇的东西 , 所谓炉火纯青 , 出神入化 , 就是这个意思 。
20.家父曾给我讲过几次他与人比试太极推手的经历:
那时 , 他三十来岁 , 在本地武林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 一次在家里请客 , 席间有一位被认为是当地太极功夫最好的一个老师傅 , 姓王 , 练了几十年太极了 。 在众人的鼓噪下 , 两人友好地进行推手 , 当时家父从未练过太极的一招半式 , 只是听人讲过太极的道理和推手的基本内容而已 。 结果 , 双方推手后 , 推着推着 , 家父将这个王老爷子推得几乎要坐在地上 , 无法站起身来 。 这个王老爷子为人很是忠厚 , 比试结束后非但没有生气 , 还由衷地为家父的推手能力表示敬佩 。 并且问家父 , “你的推手真是好啊 , 是跟谁学的?我练了几十年也不如你推的好 。 ”家父回答他 , “我没学过推手 , 但我知道 , 只要你怎么来 , 我就怎么去 , 这样就行了 。 ”所以 , 每次家父和我谈起推手 , 都会重复这一句:“你怎么来 , 我就怎么去!” 并一再教导我 , 这就是推手的真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