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菊糖苷对人的危害,欧盟修改甜菊糖苷法规


甜菊糖苷对人的危害,欧盟修改甜菊糖苷法规

文章插图

甜菊糖苷对人的危害,欧盟修改甜菊糖苷法规

文章插图
来源:图片-ac
作者:卡里亚
近日,为进一步规范甜菊糖甜味剂市场,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新的标签指南,对(EC)第1333/2008号和(EU)第231/2012号进行了修改,并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甜菊糖(E960)标签 。那么,欧盟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甜菊糖苷对人的危害,欧盟修改甜菊糖苷法规

文章插图
欧盟甜菊糖苷法规的历史变迁
2011年,欧盟正式将甜菊糖苷(E960)列为食品添加剂,并允许其作为甜味剂使用 。之后,欧盟修改了甜菊糖苷的定义 。2018年规定,甜菊糖苷(E960)包括甜菊糖苷A、莱鲍迪苷B、莱鲍迪苷C、莱鲍迪苷D、莱鲍迪苷E、莱鲍迪苷F、莱鲍迪苷M、度洛苷A、莱鲍迪苷A和甜菊糖苷11种,其制造工艺包括两种 。
甜菊糖苷对人的危害,欧盟修改甜菊糖苷法规

文章插图
来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甜菊糖苷》(征求意见稿)
随着对甜菊糖苷研究的深入,发现莱鲍迪苷M是所有甜菊糖苷中最甜的,几乎没有甜菊糖苷和莱鲍迪苷A的苦味和余味,最接近蔗糖的口感 。提高莱鲍迪苷M的得率无疑是解决甜菊糖苷不良口感的最佳途径 。而甜叶菊叶中莱鲍迪苷M的含量只有1%,需要特殊的方法才能大量生产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多步酶法转化纯化的甜叶菊提取物,利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和蔗糖合成酶通过糖苷键将葡萄糖转移到甜菊糖苷上 。经过一系列的纯化和分离步骤,最终得到的莱鲍迪苷M可以生产出纯度高于95%,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的莱鲍迪苷M 。
甜菊糖苷对人的危害,欧盟修改甜菊糖苷法规

文章插图
图片:下一代甜叶菊甜味剂: rebelm的开发
2019年10月28日,欧盟食品添加剂和香料集团就食品添加剂甜菊糖苷(E960)(特别是莱鲍迪苷M)的拟议修正案的安全性提供了科学意见,该修正案规定莱鲍迪苷M是通过酶法生物转化纯化的甜叶菊提取物生产的 。经评估,专家组认为莱鲍迪苷M作为食品添加剂不存在安全问题,与甜菊糖苷(E960)具有相同的应用范围和水平 。
【甜菊糖苷对人的危害,欧盟修改甜菊糖苷法规】为了进一步区分甜菊糖苷和酶法生产的莱鲍迪苷M,今年7月2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新的标签指南,修订了(EC)第1333/2008号和(EU)第231/2012号,将原来的甜菊糖苷(E960)分为两部分,其中包括来自甜叶菊的甜菊糖苷(E960)同时,为了让经营者更好地适应新规,欧盟规定了最长18个月的过渡期,
此次标签变更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清晰度和透明度,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识别食品中使用的甜菊糖苷的来源,加深对天然植物中甜菊糖苷的了解 。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甜菊糖苷》曝光稿还修改了甜菊糖苷的定义,在GB8270-2014的基础上增加了莱鲍迪苷E、莱鲍迪苷N、莱鲍迪苷O、莱鲍迪苷M等4个苷类,并增加了13个苷类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量 。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莱鲍迪苷M等甜苷在国内市场的应用 。
甜菊糖苷对人的危害,欧盟修改甜菊糖苷法规

文章插图
不断创新的甜菊糖产品
随着酶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发展,科学家们开始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甜菊糖苷中莱鲍迪苷 M的含量,代糖比例可以从原来的30%增至70%,口感无限接近于蔗糖 。酶改法、发酵法、育种法是常见的三种生产方法 。
育种法是培育高产量莱鲍迪苷M和的甜叶菊植物品种,这种甜叶菊含有比常规甜菊植物更多的莱鲍迪苷M,通过大规模种植这种甜叶菊,可提高莱鲍迪苷 M甜菊糖的产量,比常规的甜叶菊要高出20%,代表产品为谱赛科的Starleaf 。
酶改法是从甜叶菊中含量更丰富的莱鲍迪苷A和甜菊苷,通过酶转化进行改性,转化为莱鲍迪苷 M,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
以上两种方法最终生产出的莱鲍迪苷 M都属于天然植物来源产品,而第三种方法则是通过发酵或生物转化的方法,使用基因工程改造的酵母菌将糖直接转化为莱鲍迪苷 M,这种方法生产的莱鲍迪苷 M已不属于植物来源,但生产出来的产品依然是非转基因产品,不会贴上转基因的标签,同样也属于甜菊糖苷,但需要标记成采用特殊方式生产的甜菊糖苷 。这是目前甜菊糖苷产品研发中最热门的一种,但在法规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要走 。目前市场上通过GRAS认证的主要产品中,帝斯曼的发酵甜菊糖苷Avansya 莱鲍迪苷 M通过解脂耶氏酵母菌株发酵甜味分子莱鲍迪苷 A生产;嘉吉的EverSweet使用基因工程面包酵母将玉米葡萄糖发酵成莱鲍迪苷D和莱鲍迪苷 M,然后从最终产物中将酵母完全去除,并进行进一步的浓缩和纯化 。
甜菊糖苷对人的危害,欧盟修改甜菊糖苷法规

文章插图
持续增长的甜菊糖市场
消费者对低糖、低热量的食品和饮料的需求持续增长,甜菊糖已成为全球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天然甜味剂之一 。根据Mintel数据,在全球范围内,从2015年到2019年上市的含有甜菊糖的产品复合年增长率为15% 。Innova数据也显示,2019年全球食品饮料新品中,甜菊糖作为甜味剂的使用量已仅次于三氯蔗糖和安赛蜜 。
在亚太地区,甜菊糖更是飞速增长 。自2012年以来,亚太地区甜菊糖产品的销量增长达到了40%,预计2016年—2024年期间,亚太地区甜菊糖应用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7%,成为世界上甜菊糖应用消费量最大的市场,其次是欧洲(4.3%)和北美(4.5%) 。2020年,亚太地区的甜菊糖应用市场预计已达到2083亿美元 。
甜菊糖在人体摄入后不会引起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不会促进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上升,比起糖醇类代糖,它的耐受性更好也更健康 。但市场上目前大量以瑞鲍迪苷 A为主要成分的甜菊糖,存在着口感不佳的劣势,使其在国内的热度比不上风头正劲的赤藓糖醇 。以瑞鲍迪苷 M为核心的新一代甜菊糖无疑将成为未来行业的主流,这也对国内甜菊糖生产商在产品创新贩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