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血栓有什么后果,腿肿也会要命这种血栓可以吸出来
文章插图
名医讲堂现场
文章插图
张诺福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呼吸医学专家,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第三呼吸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
文章插图
刘春丽教授是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肺血管疾病临床科主任、主任医师 。
文章插图
王海洋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文章插图
陆明君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胸痛中心副主任医师
名医讲堂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血栓”这个词,但是你知道吗?血栓被认为是“沉默的杀手”,就像一个“幽灵”在血管里游荡 。无论血管堵塞在哪里,血液输送系统都会瘫痪,造成致命的后果 。——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即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常见病因,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
10月13日是世界上第八个“世界血栓日” 。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VTE预防联盟、广州日报、广东媒体联合主办的“名医讲堂”—— 《防血栓,动起来!世界血栓日,“南山名医”畅谈动静脉血栓防与治》于10月13日上午10336030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 。广东省防治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协会主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呼吸医学专家张诺福教授致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刘春丽教授、王海洋教授、心血管内科陆明君教授为粉丝们畅谈动静脉血栓的防治 。
文字、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张通讯员茹志娜、
术后有这些症状的肺栓塞要警惕 。
张诺富为本次活动致辞 。他说,血栓栓塞性疾病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 。2019年10月20日,在钟南山院士、王晨院士的倡议下,在广东省卫健委的支持下,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广东省各大医疗机构相关学科专家,广东省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预防联盟正式成立 。旨在进一步规范广东省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管理,通过规范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减少致命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构建VTE预防管理体系,实施分级诊疗政策,提升广东省整体VTE防治水平 。
张诺富说,一定要高度重视血栓性疾病,因为很容易漏诊 。你可能不知道,9%的血栓性疾病住院患者,尤其是急诊科和内科的患者,会出现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 。在骨科手术中,如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等,超过30%~50%的患者会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此骨科手术后一定要注意预防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住院患者在即将出院时上厕所时突然晕倒 。这种情况往往是下肢活动少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床后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
张诺富介绍,血栓性疾病发病率很高,症状隐匿,不易诊断,且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这是一种意想不到的疾病 。不仅我们的医生要重视,更重要的是普通人也要认识到这种疾病的危害性 。”
张诺富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 。“前几天,我在门诊接到一个病人 。刚在其他医院做完骨科手术,手术非常成功 。然而,手术后,他发现我有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 。并说他出院时想看我治咳嗽 。我让他根据病史告诉主治医生,一定要警惕下肢静脉血栓 。如果检测到血栓,不适合搬来我院 。可是我的提醒没有引起重视,坚持要出院来看我 。我赶紧安排他做b超 。果然,这位患者的下肢已经形成了新鲜的深静脉血栓,CT显示肺部也有血栓 。好在及时发现,在患者转危为安之前,我们立即对血栓进行了治疗 。”张诺富提醒,扭脚、坐长途飞机、长途火车、喝水太少都可能导致血栓 。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让更多的人关注血栓性疾病,知道如何正确预防和治疗,避免医生不愿看到的临床急症 。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关键是要“动”
血栓形成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命的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中血液的异常凝固,其部分或完全阻塞管腔 。简单来说,就是在静脉中形成血块 。静脉血栓栓塞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之后的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 。
最可怕的是,临床上约61%的DVT无症状,容易漏诊 。80%的肺栓塞患者发病时无临床症状,2/3的肺栓塞患者在2小时内死亡,因此静脉血栓栓塞被称为“隐形杀手” 。
刘春丽介绍,静脉血栓栓塞容易发生于长时间住院、手术或骨折创伤、癌症、化疗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或者长时间不动、怀孕、坐月子人群,有易栓症家族史等 。
其中,久坐不动是个非常重要的诱因,很多人坐飞机、玩游戏、打麻将或者脚扭伤后长时间卧床等都可能导致VTE 。《英国医学杂志》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长时间久坐不动,发生致命栓塞症的危险会增加2~3倍 。坐在电脑前90分钟以上,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
对于已经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早期治疗方法有:抗凝、溶栓、手术或介入吸栓、下腔静脉滤器等,刘春丽特别提醒,抗凝药物不可随意减量或者停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针对不同部位的血栓寻求相对应学科诊治 。
刘春丽提醒,静脉血栓栓塞其实是可以有效预防的,比如,骨科大手术后VTE发生率大于40%,经预防后发生率可以小于2% 。除了药物和物理预防手段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动”起来,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所以手术、坐月子的朋友一定要尽早下床活动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如小腿疼痛或者压痛,踝关节和足部肿胀,发红或者明显的变色,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心跳加快,“肺炎”抗炎效果差……一定要及早就医,尤其高危人群,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确诊和规范化治疗,相信医生,及时进行复诊,病情变化要及时就诊 。
腿肿也会致命?
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
王海洋重点讲解了关于外科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科普知识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有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发红、发热等,如果这些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以随着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发致命的肺栓塞,进入慢性期可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还会出现皮肤溃烂,发生“老烂腿” 。
“不要把腿肿不当回事儿,可能会造成生命威胁 。”王海洋提醒,如果出现单腿肿,以及静坐、卧床时间久后出现的腿肿都要警惕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重点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危人群要重视定期筛查 。
“有的高龄老人长期不活动,或者近期做过手术的人一定要警惕下肢静脉血栓,如果突然腿肿了、发热发红了,一定要马上卧床,让家属用轮椅推着患者上医院,千万不能自己走着来医院,走路活动容易把血栓挤压到肺里面,引起肺栓塞 。临床上,就遇到过有患者出现很明显的腿肿还到处走,结果一到门诊就晕倒了,最终没有抢救过来,非常遗憾 。”王海洋说 。
在诊断方面,目前,广医一院血管外科采取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温度定性定量分析,对深静脉血栓检测方便、快捷、无创 。
王海洋还特别介绍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手段 。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利用介入技术,通过一根导管,将药物输送进血管里破碎血栓,再将血栓“抽吸”出来,清除力高,非常有效,创伤小、恢复快,进入快速诊疗时代 。除了“抽吸”这种方式,还有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等 。总之,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可以治疗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
突然中风
竟是心脏血栓惹的祸
虽然我们的心脏时刻在跳动,但也能形成血栓 。鲁明军结合真实的病例,讲述了一位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病史的65岁的患者,突然发生口角歪斜、左侧半身不遂、意识模糊等典型的“中风”症状,进一步查因显示,右侧脑血管被血栓堵塞,而这些血栓竟然来自心脏!
为什么天天在跳动的心脏也会形成血栓?鲁明军介绍,因为患者有房颤,我们正常的心跳是有规律的,而房颤患者的心房是无规律的乱跳,心房丧失了节律性机械收缩致左心房、左心耳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滞,容易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进入颈动脉和椎动脉系统,造成中风 。“所以房颤病人一定要提前预防血栓 。”
鲁明军说,心脏最容易长血栓的位置在左心耳,特别是有房颤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形成“心耳血栓”,心脏血栓流到哪里就塞在哪里 。如果堵塞冠状动脉,会引发心肌梗死;如果堵塞脑部血管,会引起中风;如果堵塞腹部血管,会造成肠道坏死、肾脾梗死,如果堵塞下肢血管,则会导致下肢疼痛坏死 。
【腿上血栓有什么后果,腿肿也会要命这种血栓可以吸出来】哪些人更容易在心脏里长血栓呢?鲁明军提醒,最常见的是有心房颤动史的患者,还有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形成室壁瘤的患者等 。
“心脏血栓是可防可治的 。”鲁明军说,对于预防房颤引起的心脏血栓,可以通过服用抗凝药物,或者心耳封堵术、射频消融等方法,及早干预、及早治疗,避免后患 。其中,心耳封堵是近年来发明的一种预防心耳血栓的新方法,适用于年龄大,出血风险高,不想长期吃抗凝药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