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配平,配平技巧( 六 )


(2)观察法: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 。 在反应中 , 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 , 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 , 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 , 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 , 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 , 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 , 故称为观察法 。
(3)奇数变偶数法: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 , 将奇数变成偶数 , 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 , 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 , 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 , 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 , 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 , 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
(4)归一法: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 , 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 , 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 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 , 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 , 化分数为整数 , 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 , 称为归一法 。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 , 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 , 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 , 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 。 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 , 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 需要注意的是 , 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 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 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 。 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 , 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 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
(5)化合价法:这种方法是针对氧化还原方程式来说的 。 在这里记住:“化合价升高失去氧化还原剂” 。 与之对应的是“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氧化剂” 。 具体用法是:
(1)在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的元素上部标出它的化合价 , 分清谁的升高 , 谁的降低 。
(2)相同元素之间用线连起 , 找出并标上升高的电荷数或降低的电荷数 。
(3)找最小公倍数 , 并分别乘在升高或降低的电荷数后 。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数写在各自的化学式前(即系数) 。 并注意这些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相等 , 一般来说 , 如果不相等 , 是整倍数地差 。
(5)配合观察法 , 将其它的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 。 [1]
如何配平 最小公倍数法:KClO?→KCl+O?↑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 , 左边是3 , 则最小公倍数为6 , 因此KClO?前系数应配2 , O2前配3 , 式子变为:2KClO?→KCl+3O?↑ , 由于左边钾原子和氯原子数变为2个 , 则KCl前应配系数2 , 短线改为等号 , 标明条件即:
2KClO?====2KCl+3O?↑(反应条件为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 。 “MnO?”写在等号上方;“加热”写在等号下方 , 可用三角形“△”代替)
化学反应方程式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后 , 往往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不相等 , 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 这就需要通过计算配平来解决 。
遵循两个原则:
①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 数目没有增减 ,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