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


天干地支纪日怎么计算? 1、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 。
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2 。
2、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号除以12的余数 。
【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为壬午 。
纪年的起点: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时期民间已使用干支纪年 。 延至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干支纪年被以政府命令的形式颁行于全国 。 尔后各朝各代,实行年号纪年之外,并以干支法作为纪年,沿行不废 。
中国先秦素有“改正朔”的传统,即皇帝以颁令的形式决定岁首 。
先秦三代有改正朔之传统,夏以建寅为正,商以建丑为正,周以建子为正,秦统一天下后,继承此传统,以建亥(十月)为始 。

天干地支纪年法如何计算? 1、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号/12的余数 。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 。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
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为壬午 。
2、公元后的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
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12的余数 。
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 。
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 。
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为甲申,2011年的干支为辛卯 。
扩展资料

天干地支与五行 。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如配天干,则甲乙配木,丙丁配火,戊己配土,庚辛配金,壬癸配水 。 如配地支,则寅卯配木,巳午配火,申酉配金,亥子配水 。 而辰未戌丑配土 。 有了五行,也就有了五行生克关系 。
五行相生之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之关系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
五行配天干地支还有一套体系,甲己(天干)、丑未(地支)配土,乙庚(天干)、卯酉(地支)配金,丙辛(天干)、辰戌(地支)配水、丁壬(天干)、巳亥(地支)配木,戊癸(天干)、子午寅申(地支)配火 。
参考资料来源:




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日? 只要日的 怎么算看清了在回答 。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 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