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庄子的逍遥,怎样看待庄子的思想( 三 )
这一段, 假托古人的话, 再一次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神奇变化, 以及大鹏雄奇壮观地展翅南飞, 也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 。 这段描写, 内容上与上文有明显重复之处 。 这种写法在一般散文家笔下很少见到 。 其实这正是庄子的有意之笔 。 《庄子》的《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 重言十七, 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 。 ”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 重言是重复之言, 卮言是随意变化之言 。 庄子说他的文章中寓言和重言所占的比重很大, 随意变化的“卮言”则日出不穷, 这很合于自然之道 。 这四句话实际概括了庄子散文的特点 。 “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在本文中的运用, 正是通过“重言”以加重论说的分量, 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 。 通过这一段与开头部分那一段的呼应和印证, 更显出大鹏形象的高大雄伟和那些小虫小鸟的渺小卑微, 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了“小知(智)”不及“大知(智)” 。
第三段从“故夫知效一官”至“圣人无名”, 在进行了上述那一番奇异无比的比喻和描述之后, 逐次展开了对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几种人的描写和评论 。 庄子告诉我们:有些人智慧能胜任一个官职, 行动能庇护一乡之众, 道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要求, 而才能得到全国的信任, 他们虽然自我感觉都不错, 但也只不过像仅仅能腾跃几丈的小麻雀罢了 。 宋荣子禁不住要嘲笑他们 。 宋荣子能做到让全社会都赞誉他, 却不会因此更加努力;整个社会都批评他, 也不因此而沮丧 。 能认清自身和外界的区别, 明白光荣和耻辱的界限 。 但也不过如此罢了, 虽然他对于社会不去计较什么, 但仍有未达到的境界 。 庄子接着又告诉我们:列御寇这个人能够驾风而行, 轻巧极了, 他飞行一次, 十五天以后能回来 。 他对于求福的事, 并没有专心专意去追求 。 但他虽然可以免于步行, 但毕竟还是有所依靠和凭借的 。 庄子设想:如果能够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而把握好阴阳风雨晦明这“六气”的变化, 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空间, 那么他还要依靠和凭借什么呢?所以他的最后结论是: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 这三句翻成现代汉语就是:修养高的人, 会忘掉小我;修养达到神秘莫测境地的人, 不再去建功立业;修养达到圣人境界的人, 更连任何名位都不追求了 。 到这里, 全篇的中心思想和盘托出, 使人豁然开朗 。 原来, 按照庄子的看法, 不但蝉、小鸟和在一乡一国有作为的人们只是小知小见, 没有达到“逍遥游”, 就连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大鹏和能驾风远行的仙人列御寇, 由于仍不得不有所依靠和凭借, 也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即绝对自由 。 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 御六气之辨, 以游于无穷”, 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
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 是一种天地间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 但他这篇文章却写得十分漂亮, 代表着他非凡的文学成就 。 他以寓言作比喻, 寓哲理于离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 。 文中的一系列寓言, 都写得奇幻无比而又形象逼真 。 这些寓言故事性很强, 而且穷形尽相, 煞有介事, 所以能够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读者, 成为论说事理的有力手段 。 除了想像丰富、形象逼真之外, 文章的大开大合的写法, 纵横跌宕、浩荡奇警的风格也是非常突出的 。 这篇千古妙文, 不讲究一般文章那些起承转合的程式, 而是任情挥洒, 不拘一格, 很像作者本人那飘逸、洒脱的个性 。 清人林云铭评论《逍遥游》说:“篇中忽而叙事, 忽而引证, 忽而譬喻, 忽而议论, 以为断而未断, 以为续而非续, 以为复而非复, 只见云气空, 往反纸上, 顷刻之间, 顿成异观 。 ”《逍遥游》的确是古代散文中突破常规艺术格局的一道“异观” 。
推荐阅读
- 烂尾楼业主如何自救,烂尾楼业主可以集资自救吗
- 如何判断两人三观一致,怎么才能三观一致
- 地漏臭味如何处理
- 今天属虎的财运如何,属虎的运气和财运如何
-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 直线的参数方程如何化为标准形式,怎样将参数方程化为标准形式
- 北斗星x5全国销量如何
- 临时雇佣工工伤如何赔偿法
- 马邦贞如何嫁给冷欣
- 畏寒怕冷如何调理,如何改善畏寒怕冷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