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少饮,则可和血行气

古人云:“酒能养性 , 仙家饮之;酒能乱性 , 佛家戒之 。”对于酒的认识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指出:“少饮则和血行气 , 壮神御寒 , 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 , 损胃失精 , 生痰动火 。若夫沉湎无度 , 醉以为常者 , 轻则致疾败行 , 甚则丧邦亡家而陨命 , 其害可盛言哉!”因此 , 掌握药酒用法与禁忌便于正确服用药酒 。
药酒养生 合宜为佳
辨证应用
药酒随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 进补者有补血、滋阴、温阳、益气的不同 。治疗者有化痰、燥湿、理气、活血、消积的区别 , 因而不可一概用之 。虚者宜补 , 血瘀者宜通;有寒者宜温 , 而有热者宜清 。况且 , 每一种药酒 , 都有适应范围 , 不能见药酒就饮 。即使是补性药酒也不宜多服 , 如脾胃虚弱的人过服含人参的补酒 , 可造成胸腹胀闷、不思饮食;如阴虚的病人过服含鹿茸的补酒则可引起发热、烦躁 , 甚至出现鼻衄(即鼻出血)等症状 。因此 , 要根据病情选用药酒 , 合宜而用 。
限量服用
药酒的最佳服用量在一汤匙左右 , 即15~20毫升 , 不要过量饮用 , 一般不得超过100毫升 。同时 , 也不应长期持续饮用药酒 。通常一个疗程为3个月 , 喝了一个疗程之后可暂停一个时期 , 之后 , 再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饮用 。年老体弱者 , 因新陈代谢功能相对缓慢 , 饮用药酒也应当减量 , 不宜多饮 。
因人而异
滋补类保健药酒一般用于气血亏、肝肾阴虚、脾气虚弱、神经衰弱的人群 。如阳热体质的人慎服热性药酒 , 阴寒体质不适宜用凉性的药酒 。选用药酒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决定 , 最好事先与医师沟通 , 了解自己的体质 , 便于对症饮用药酒 。凡服用药酒或饮用酒 , 要根据人的耐受力 , 合理、适宜 , 不可多饮滥服 , 以免引起头晕、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 。
因时而异
自然界有一年四时的阴阳变化 , 春季阳气生 , 夏季阳气盛 , 秋季阳气始衰而阴气生 , 冬季阴气隆盛 , 故《内经》说:“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 。”例如 , 初春阳气引发 , 辛甘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 , 温服利于护阳 。但大辛、大热之人参、鹿茸、附子之类 , 则非春季养生所宜;冬季用药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 。
一般来讲 , 冬令进补为人们所共知 。如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曰:“凡合药酒皆薄切药 , 以绢袋盛药 , 内酒中 , 密封头 。春夏四五日 , 秋冬七八日 , 皆以味足为度 , 去滓服 , 酒尽后 , 其滓捣 , 酒服方寸匕 , 日三;大法:冬宜服酒 , 至立春宜停 。”古法虽如此说 , 现在只要辨证明确 , 参以四时 , 四季均可饮用 。
药酒宜忌 因人而异
药酒不是万能疗法 , 既有它的适用范围 , 自有它的禁忌一面 。不同的药酒是用不同药物制作而成 , 不论是作为治疗还是用以健身 , 都应与饮服者的自身需要情况相符合 。药酒饮用得当 , 可以祛病延年 , 不按身体禀赋和实际需要 , 随意服用 , 往往会造成“虚虚实实”之虞 。掌握药酒用法与禁忌方可获事半功倍之效 。
首先 , 对酒有禁忌者不能服用 , 如酒精过敏者;患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结肠炎和肝炎、肝硬化、消化系统溃疡、浸润性或空洞型肺结核、癫痫、心脏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患者 , 禁饮酒 , 即使药酒也是不适宜的 , 以免加重病情 。
其次 , 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不适合服用 。
第三 , 如遇有感冒、发热、呕吐、腹泻等病症的人 , 要选用适当药酒 , 不宜饮用滋补类药酒 。
第四 , 外用药酒 , 不能内服 。如我国民间有端午节用雄黄酒灭五毒和饮雄黄酒的习俗 。其实 , 雄黄酒只宜外用杀虫 , 不宜内服 。
因此 , 有节制地饮酒、注意饮用酒和药酒的各种禁忌则尤为重要 。
【药酒少饮,则可和血行气】

    推荐阅读